第113章 测试(第2/4页)

川藏高原有雪原,但是也有人烟,有人烟意味着可以补给。她需要一个向导。一个熟悉那里的向导。

向丹旎说了家的位置,余清韵对着这些名称,打开手机地图,放大查找。

很可惜,向丹旎的家人作为刚开国时的民族交融大迁徙,并没有深入西藏地区,只是在西藏靠近中原地区的地方居住。

而余清韵要去的地方,是靠近噶拉贡八雪山一脉的深处。

和向丹旎聊完以后,余清韵打开了电视,然后在手机上点了份外卖。

电视上播放的是一档教人预防危险,躲避危险,逃生的节目。

节目上的专家被介绍是某某大学的院长,然后跟观众们说了一些生活里预防危险,躲避危险的小知识,但是又跟以往的小知识不太一样。

“当你独自在家里时,灯突然变得闪烁,然后温度变低时,最好躲在一个封闭的小空间里,不要发出声音。”

“等到第二天天亮时再离开那个小空间,并且还要及时拨打警察的电话,把遇到怪事的细节一五一十地跟警察说。”

主持人问:“我们都知道,当灯泡闪烁的时候,一般问题都会出在线路上,我们不用去在意。要我们躲在封闭的小空间里,并且事后还要拨打警察号码,这又是为什么呢?”

随后那位专家又用一个很科学的解释方式说明了原因,主持人恍然大悟。

余清韵越看心越冷。

这是国家在变相地教育民众如何躲避撞邪。

她又换了几台,有部分频道是近来国家大力推广的悬疑片,有部分则是不同新闻社的新闻报道,全都是关于失踪案,凶杀案的报道,就像是在无声地提醒民众“少出行”。

现在撞邪的概率变得越来越高。

这一切都是从余清韵自己撞邪,进入寺庙后开始的。

余清韵忍不住胡乱猜测,会是风霁月在捣鬼吗?

“叮铃铃铃”

余清韵回神,看到电话号码上是一串陌生号码,上面还弹出一个小气泡,说什么客户号码已被保护隐藏。

应该是外卖送到了。

余清韵接通电话,电话那头的外卖小哥说:“余女士,您的外卖到了。”

余清韵说:“你不用等我,放门口就行。”

虽然就几步路,但是余清韵担心外卖小哥急着送外卖挣钱。

她刚挂断电话,几步就走到了门口。

手刚搭上门把手,冰冷的金属触感覆上掌心。

余清韵被激了一下,这种感觉像是手突然触电。

余清韵的手却从门把手移开,然后看了门把手几秒,突然转身走回自己床铺边。

房门没有被打开,底下的门缝外只有漆黑,一片静悄悄。

纹丝不动的门板,门外没有声音。

余清韵在此期间也没有发出任何脚步声。

她早已经习惯了谨慎。这个谨慎贯彻到她日常的一言一行中。

毕竟,脚步声会暴露她的准确方位。

余清韵拉开床上背包的拉链,掏出了自己的匕首。

刚才门把手上的金属冰冷感并不是触电。

而是她的直觉在提醒自己。

门外有鬼。

“呼”

这已经是李娜今天在柜台里工作的第六声哈欠了。

作为宾馆里的前台,她每天的职责就是在柜台里帮忙给顾客登记表格,然后安排房间入住。

她在这个县城里从小生活,直至工作。她熟悉这个县城里大大小小隐形的规则。

一般来说,即使是外卖人员送进来的餐也是需要与顾客进行核对。但是顾客和宾馆人员为了方便,一般不需要进行核对。外卖人员只需要进来,跟前台的李娜报一下房间号码,李娜就会告诉相应的楼层。

“扣扣扣”

电脑上的社交平台发来信息,李娜打起精神,百无聊赖地跟朋友打字聊天。

这时,楼梯口下来一个身穿外卖服,戴着口罩的男人。

他应该是送完了餐的,按理来说直接从宾馆门口离开,可是却停在了柜台前,一言不发。

李娜停止键盘聊天,抬眼想要询问。

“抱歉,我有事要和他商量,”突然楼上又跑下来一个女人,拍了拍外卖小哥的后脑勺,然后拉住他,对着李娜举起自己一边手上的外卖打包袋,“他送的外卖不新鲜。”

女人跑下来的速度很快,这一系列动作和语言让李娜一瞬间没能反应过来,只是下意识点了点头。

女人拉着外卖小哥出了宾馆门口,消失不见。

李娜重新看着自己的电脑,工作摸鱼,嘴里嘟囔着:“怪事。”

余清韵拉住外卖小哥来到宾馆旁边的巷子里,手一松,没了她胳膊的支撑,外卖小哥软绵绵地倒在地上,发出“砰”地一声。

余清韵俯视着地上的尸体,然后慢慢蹲下身子,将尸体后脑勺上的匕首拔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