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生青记(第3/16页)

烟吸到一半,爷爷将烟丢到脚下碾灭,道:“走吧,我好多了。以前我可舍不得将还没有吸完的烟扔掉呢。”说完,爷爷眷恋的眼神朝脚下的黑暗里瞟了一下。

本来我想接着询问爷爷有关胎记的事情,可是见爷爷身体状况不乐观,便将疑问咽进了肚子里。

刚从山上下来,爷爷家里那扇亮着的窗便出现在眼前。奶奶果然还在等着我们回来。

我们立即精神一抖擞,加快了脚步。

跨进家门,我连忙喊了两声“奶奶”,可是没有听到回应。我心下生疑,按往常的习惯,一般是奶奶站在门前或者地坪里探头探脑地望我们回来,即使她在屋里忙其他的事情,只要我喊出两声,她便会连连回应着走出来。对于这种场景,我在未进门前就可以想象得到,年年如此,岁岁如此,就像学校里学到的数学公式一样不容置疑。

我当下感觉很不适应,差点儿怀疑我跟爷爷是不是走错了门,但是没有任何不祥的预兆。我已经习惯这种场景十多年了,不会相信任何外力可以破坏它。可是往往就是我们认定的东西,随着时光的推移正以看不见的速度离开我们。你已经习惯了的既定生活,也许会就在第二个太阳升起的早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在改变之前,你是万万想不到这种改变的。

自然,我也想不到。

“你奶奶是不是犯困先睡了?”爷爷这样宽慰我道。但是他的口气透露出他自己也不相信这样的说法,并且爷爷先于我急急地跨进了里屋的门。我急忙跟上。

跨进里屋的门,我们一眼就看见了垂头坐在火堆旁的奶奶。

“奶奶,奶奶!”我不敢走过去,站在离她四五尺远的地方叫唤。我感觉脚下沉重无比,似乎被数千斤的重量拖曳着。

爷爷也顿了一顿,轻声问了句:“您老人家是不是睡着了?等不了就不要等嘛。”

奶奶还是没有动。火堆里的干柴烧得只剩下了短短一截,火也已经熄灭了,只有暗红的炭在一层白色的灰下一深一浅地亮着,仿佛它们也有呼吸一般。

奶奶的脸就这样被不甚明亮的炭火映照着,像被均匀地涂上了一层红色颜料。奶奶的脑袋垂着,像一朵萎靡的、不堪头颅重负的向日葵。

25.

爷爷见奶奶半天没有动静,便蹑手蹑脚地走了过去,像个盗墓贼偷取墓中的宝物一般小心翼翼地伸出手,在奶奶的肩头轻轻地触碰了一下。

“嗯?”奶奶终于扭转了头,睡眼惺忪地看了看爷爷。

我和爷爷都暗暗吁了一口气。未料奶奶接下了来的话却让我们惊奇不已,奶奶嗫嚅道:“老伴啊,我恐怕是不行了。”她那一句话拖得很长很长,仿佛说话时没有办法保持呼吸,得抑制住呼吸才能慢慢说出来。

我心里一个“咯噔”。

爷爷自然是被她的话吓了一跳,但是随即稳定了情绪,劝慰奶奶道:“看你说的什么话!快睡吧,快睡吧。”

奶奶长叹了一口气,在爷爷的扶持下巍巍颠颠地走向床边。爷爷回头朝我使了个眼色,我便拿了湿手巾在脸上胡乱抹了一通就睡觉去了。

第二天,正月初六,爸爸妈妈还有弟弟都来了。爷爷要么是在初二接我们一家四口来,要么是在初六。过年的时候,外嫁的闺女都会挑个日子回一趟娘家,送点年礼,聚一餐饭。

我开始还有些担心奶奶第二天做不了这么多人的饭菜,但是早上起来见奶奶红光满面,精神抖擞,与昨晚的那个状态完全不一样,我心里的一颗石头才落了地。但是昨晚她说的那句莫名其妙的话,仍让我隐隐地担忧。我偷偷看了看爷爷的神色,他的每一条皱纹都是舒展的。应该没有什么事,我心里这样想着。

而后来我才知道,那段时间爷爷确实太累太忙了,一点儿空闲都被别人借去使用了,根本无暇顾及自己身边的人。

直到中午我们一起吃完了团圆饭,奶奶还是一如既往,笑逐颜开。

外嫁的闺女在回娘家的那天,按礼数还要到坟山上去拜祭祖先。每个祖先的坟墓前插三根香,放一挂炮。然后由外嫁的媳妇带着外孙在墓碑前行礼磕头,求得先人们的保佑和庇护。

那天的天气还不错,阳光不甚强烈,晒得人身上暖暖的。因为前些天下了一场雨,路面还是有些湿滑,来来往往的人将路中央踩得稀烂。

吃完饭,喝了茶,我们便提着一袋鞭炮往坟山上走。

一路上,奶奶和爷爷还给我们说了些先人的事迹,说日本鬼子在常山上驻扎的时候,姥爹被抓去挖过金子,后来他凭着一条扁担半夜逃了出来。又说姥爹的原配死得很早,我和弟弟知道的姥姥是后继的。

从村子里穿出去,爬上一个两边都是陡崖的小坡,进入一个两边长满了杂草长刺的小道,被不知名的刺挂了好几次衣服,我们终于来到了先人的坟前。坟头的杂草和小树显然早被爷爷整理过,杂草被拔了去,小树被砍成短短一截,树枝还在不远处躺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