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黄安县令(第2/3页)

苏大为苦笑摇头,看着他的背影:“属犟驴的。”

“嘴硬心软。”

安文生在一旁捏着下巴,白胖的脸上,细长的双眸微微张开,眸光一闪:“眼前这出戏还没唱完,阿弥,你还得演下去。”

“我知道。”

苏大为微微点头,走过娄师德的身边,伸手拍了拍娄师德的肩膀。

后者一震,看着苏大为向传令的太监王承德走去,身后跟着安文生、李博、高大龙、高大虎、南九郎等人。

忙自觉的跟上。

在他身旁,听着甲叶撞响,王孝杰不知何时从一旁跟了上来,小声道:“总管是何意思?要不要……”

王孝杰抬手做了个动作,却被娄师德狠狠瞪了回去。

崔器正站在道旁,向着苏大为叉手行礼:“总管。”

苏大为微微点头,算是答应。

继续前行,一直走到面色微微发白的王承德面前:“天使久等了,诸事都安排妥当,请天使随大军回长安吧。”

“那苏总管你……”

“陛下圣旨既命我在巴蜀待命,稍后大军离开,我自行去找最近的驿站,等候圣旨。”

苏大为向着长安方向躬身叉手道:“苏大为,领旨。”

这一下,显然大出王承德的意外。

他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却又忍住,只是向苏大为拱拱手。

苏大为挺起腰身,身边的李博早已经上前两步,站到王承德身旁,从袖中取出一个巴掌大的锦袋,悄悄塞到王承德手中。

“天使远来传旨辛苦,总管说……是茶水钱。”

王承德平日里都在宫中侍奉,出一趟宫,远本也想着能不能有点油水。

此时喜得眉眼都开了。

伸手悄悄在那锦袋上一摸,立刻便知,这袋子里装的是一枚枚指头大的珠子。

不是东珠便是金珠,价值不菲。

他的喉结蠕动了一下,一边接过塞入袖中,一边极力压抑脸上的喜色,故意板着一张脸道:“这说的是什么话,传旨是我的份内之事……苏总管有心了。”

说到最后,还是没忍住,回头向一旁的侍者扬了扬眉毛。

后者露出惊讶的神色。

王承德有些不耐烦的将手伸出,低喝道:“拿过来。”

“喏!”

侍者不敢多问,从马上的行囊中取出一物,小碎步上来,双手递给王承德。

王承德一手攥着袖子,生怕那袋东珠掉出来,一手接过那物事。

轻轻咳嗽了一声,转向苏大为,脸上故做威严道:“苏大为接旨。”

苏大为脸上露出“诧异”之色,忙叉手行礼,垂首听旨。

军中着铁甲,行礼不便,一切从简。

王承德继续道:“来之前,陛下曾有口谕:若苏大为遵从旨意,便将此秘旨予他,勉之勉之。”

苏大为忙道:“臣,谢圣人隆恩。”

双手伸出,接过黄绸圣旨。

在他身旁的众人,神色各异。

安文生和李博等人,面无表情,实则心中暗流涌动。

高大龙冷笑。

高大虎惶恐。

南九郎等人不明这秘旨的意思,在那里一脸懵逼。

而娄师德和崔器则是面色微变。

娄师德在心中暗道:若遵从圣旨,才给苏总管秘旨,也就是说,方才的明旨,实则是一道考验……好在,总管通过了考验,幸甚。

王承恩向苏大为笑眯眯的拱手道:“总管稍后可自行看陛下旨意,老奴这就随军回长安了,若有缘,再请苏总管于长安饮茶。”

“客气了,一定。”

苏大为向他微笑颔首,转向身旁的崔器等人道:“你等都招呼手下儿郎,随天使回长安,路上有事多听天使的,勿生事端。”

“喏!”

崔器和娄师德、王孝杰等人相视一眼,一齐应喏。

几人匆匆回到自己的军阵,将命令传达。

令旗招展。

鼓声渐响。

那是催促行军的信号。

唐军阵中,阿史那道真骑于马上,远远向这边看了一眼。

随即扭开头去。

“回长安。”

苏大为身边,安文生和李博等低声问:“我们怎么办?是随军还是陪在你身边?”

“大龙和大虎、九郎、李博几人留下,剩下的有军职,都先回长安,献俘夸功,交了差事,等我的口信。”

“喏。”

安文生等人不及多说,向苏大为叉手行礼,匆匆回帐内去收拾。

而高大龙在一旁,小声嘀咕:“军权说解就解了,简直自废武功。”

“你闭嘴吧,还嫌捅的篓子不够大?”

苏大为向他怒视了一眼,面色隐隐透着不满:“如今大唐盛世,你以为有些军功,就可以不把朝廷放在眼里?”

“嘿嘿,迟早你会后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