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顺势而为(第3/4页)

“啊呀,如此人物……要是有法子可以结识一下就好了。”

“呸,你这狗才也不看看自己是什么身份,还想结识开国伯?若有机会,能做开国伯门下走狗,吾死也甘心了。”

“什么开国伯,那是我主公!”

“贼你妈!骚还是你最骚!”

远处的窃窃私语声虽轻,但苏大为身为异人,耳目何等灵便,还是一字不漏的听进耳中,不过他也不以为意。

不招人嫉是庸才,他走到现在这一步,已经不在乎那些人怎么说了。

而他现在无论是一举一动,都会引起朝堂上下分外关注。

甚至影响千万人生死。

再也不是以前那个默默为大唐耕芸,却收敛着光芒的不良帅了。

从什么时候起,自己走到这一步的呢?

苏大为一边走,一边想着。

对了,刚来到大唐时,那时初想的是,要稳住这个身份,不能出任何纰漏,被人看出是假冒的,那就麻烦大了。

所以极力收敛自己。

待到发现武媚娘后,更努力与之结交,想着背靠大树好乘凉。

当时还是有不成熟处。

在寺中救李治时,因为初得异人的能力,心中还是有些膨胀了。

居然没把堂堂的大唐皇帝放在眼里。

以致于后来留下无数手尾。

只得老老实实,继续做自己的不良人,把尾巴藏好。

这一路艰辛,只有自己才知道。

李治可是个狠人,其手段也不比太宗李世民差多少。

扳倒长孙无忌干脆利落。

那时候的苏大为开始有危机感,感觉如果被李治盯上,说不准在大唐就混不下去了。

虽然也有开心之事。

比如他的发明,他的生意在大唐渐渐铺开,再也不用为钱财发愁。

还结识了安文生等一帮好兄弟。

但是在大唐帝都长安,如果没有权,始终坐不安稳。

这才有之后借着倭人间谍之事,向李治提议创立都察寺。

只有自己才知道,那时的内心缺乏安全感。

了解大唐越深,也才越能体会,大唐的强大。

哪性身为异人,一个人也无法对抗整个大唐。

哪怕真的一怒杀了李治,那家人怎么般?

日后亡命天涯吗?

再说以大唐成熟的政治制度,哪怕死掉一个皇帝,也会有新皇帝接上,绝不可能因此而妥协屈服。

后世明朝土木堡之变,瓦刺太师也先抓了明英宗以后,开始以为奇货可居,最后屁也没捞着,只能乖乖放人。

强如长安诡异,荧惑星君也只能在大唐之下隐忍蛰伏。

若是不想去山中当个野人,还是得混体制的。

正如孙猴子大闹天宫之后,还不是得被招安。

混一个斗战胜佛的名头,加入体制内。

大概这就是人生吧。

最凶险的时候,其实是他在征倭国那一段时间。

那时的他,真的萌生替自己留一条后路的打算。

想过要将倭国当做自己的基地。

不过……

后来终究还是放弃了。

这里是大唐,不是元明时代,所谓“不征之国”。

大唐水师还是很猛的。

跨海击倭国几乎没有太大难度。

特别是征服了辽东高句丽、百济,又令新罗老实臣服后。

只要大唐水师沿半岛,从釜山港出对马岛,旦夕可至倭国列岛。

而以现今大唐的国力,又有一帮异人,还是死了在倭国当倭王的心吧。

各种可能性被一一掐断后。

似乎,也只有做大唐忠臣这一条路可走。

而且越往后,这路,好像越顺畅了。

老一辈那些名将凋零。

不知不觉中,苏大为环顾四周,发现身边能站在同一位置的,几乎没人了。

他被李治重视,开始委以重任和信任,成为留给太子的重要辅臣。

再也没人能将他打压和掩藏。

他的地位,也变得无法撼动。

哪怕满朝文武群起而攻之,李治与武媚娘都要出面保下。

“原来,不知不觉中自己已经走到这一步了吗?”

苏大为摇摇头,略有些自嘲,心头却也有一丝得意之情。

这大唐,自己除了给天皇天后一些面子,再没人敢惹自己了。

这种感觉,其实挺不错的。

辛苦给李唐打工这些年,终于从996福报的打工人,混到了创业干股,得了李治一声与国同休。

以后,这大唐的权力,也有自己一份了。

权力的蜕变,是从量变到质变。

正如一夜之间,绿竹破土而出。

他的锋芒,也终于到了藏不住的时候。

脑海中,突然涌起一首记不太全的诗,口中吟道:“当时年少青衫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人生能几何,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忆君君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