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第4/5页)

气势汹汹的骑士大声呵斥着,打头的一位手举明黄黄的圣旨,大声疾呼:“圣人有旨~~~开国县伯,苏大为接旨!”

来了!

把守门户的潘将军,与都察寺明部的缉捕头目,交换了一下眼色。

彼此都是看到眼中的兴奋。

圣旨总算来了。

凭着这旨意,夺了开国县伯的权柄,这事便是大功一件。

日后可凭此晋升。

而且也有一份资历,可以在人前显赫。

嘿嘿,旁人怕了开国县伯,咱们又有什么好怕的。

这次立了大功,还怕没有飞黄腾达之机?

四周的武候和缉捕,向着苏府大门同时大呼:“开国县伯苏大为接旨!”

“圣人有令!接旨~~~”

轰隆!

数息之后,厚重的苏府大门,轰然大开。

无数都察寺缉捕的眼睛,无数武候的眼睛,无数金吾卫与围观贵人、百姓们的眼睛,一齐盯在门后那人的身上。

此人身材高大,气度不凡。

双眼开合间,隐见神光闪烁。

一身华衫锦袍,举手投足间,优雅从容。

众人心中暗惊:这人就是新晋开国县伯!

果然生了一副好皮囊,也只有这样的相貌,才能得圣人看中,武后赏识吧!

无数人心中不由涌起羡慕、惊艳、嫉妒,恨不能取而代之,各种情绪。

却见那立在门中的贵人,腆了腆胖大的啤酒肚,侧身一站,自他后方,走出一人。

此人身高九尺有余。

肤黑微黑。

初看也不过平平无奇,但再细看,就不由被他身上独特气韵吸引。

只觉此人一双眼睛,深邃无比。

仿若周天星辰,统慑无穷的秘密,让人一眼之下,情不自禁便被吸引。

生出一种此人极美的感叹。

这种美,无关乎性别,更不是五官皮囊。

而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发散自双眸深处,来自灵魂的震撼。

先前白净的那位贵人,身形八尺余已经足够高大。

但是在这人面前,却又矮了一截。

先前的优雅从容,在这九尺高人前,立刻相形见拙。

苏大为目光平静如湖,淡淡扫过全场。

在他身后,是一脸焦急的李博,心怀忐忑的苏府下人。

还有立在稍远处,眉头拧在一起的苏庆节。

许多人跟在苏大为身后。

明眼人一见便知,谁才是苏府的主人。

围在苏府外的都察寺缉捕、武候,以及远处看热闹的人群,这时才反应过来。

原来这才是开国县伯苏大为。

人群微见骚动,各种嘈杂和窃窃私语声,交头接耳声,混乱不堪。

那传旨太监一眼见到苏大为,不敢怠慢,勒马上前。

都察寺缉捕与四周的武候忙散开一条路。

任太监一直策马到苏府前。

府前有一对石狮,还有勒马石,但太监却看也不看,手举圣旨,向着苏大为疾言厉色道:“开国县伯苏大为接旨。”

见此,围观百姓不由一片喧哗。

藩将军与对面都察寺缉捕头目对视一眼,一个是皮笑肉不笑,一个是心照不宣。

自来太监的脸色,便是晴雨表。

若带来的是褒奖,太监自然一脸笑容,宣完圣旨,还能讨个赏钱。

但若圣旨是治罪的,那太监的脸色,就跟刑场上的秋官一般,面沉如铁。

如今,这位刚从宫中出来的太监,脸色黑得跟锅底一样。

没错了,这圣旨,定然是圣人惩处开国县伯的。

看热闹的人群不乏高门贵姓,许多对朝局了然,小声议论道:“由都察寺卿与右相为首,百官联手弹劾,这苏大为再得欢心,只怕这次也要破家灭门了。”

“年轻人骤得高位,难免有些得意忘形。”

“也不知这苏家,还有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没准就判个流放岭南……”

“得罪了右相,嘿嘿,能保住命就不错了,说不定还要累及家人。”

一片议论纷纷中,马上的太监目带威棱,看着苏大为在面前行礼接旨。

太监将圣旨拉开,扬声颂读。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这份圣旨,并没有按平日里的格式,不是官面骈文,而是用李治日常的口吻。

一上来第一句便是:“苏大为你可知罪!”

“你贵为开国县伯,年纪轻轻,得此高爵,朕又有意抬你为兵部尚书,你还有何不满?居然胆大妄为,私闯都察寺?你究竟想做什么?朕还没老,你究竟想做什么?”

圣旨一出,一片哗然。

不光是都察寺的缉捕和武候,就连围拢在四周,将苏府围得水泄不通的一帮贵人和路过百姓,也大吃一惊。

大唐立国数十载,还是头一次听到这样的圣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