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第4/7页)

摇摇头,他将心神,从这些联想中抽离出来。

人在局中,也要学会暂时把情绪抽离出来,在局外看这些问题。

如此才能最理性。

眼下急需解决的虽然是西域方面的军情。

实际上问题的本质在于大唐内部出了问题。

这问题既有天灾,更有治理问题。

在李治朝早期和中期,大唐的治理是高效的。

但是在李治朝末期,一些乱象频发,朝廷的秩序已经隐隐有失控的迹象。

否则光凭一个天灾,难不住光耀万年的大唐。

苏大为继续想下去。

自己固然是来解决这些问题,但根本缘由,即不是作为大唐臣子,而是作为一个大能。

一个想要突破一品,迈向更高层次大能来解决这些问题。

为的是了断因果。

待天劫降临时,可以了无牵挂,殊死一搏。

在巴颜喀拉山的那段时间,在神秘地宫内。

他与腾迅交流了许多,也见识到许多。

知道一旦迈入一品境界,天劫降临只是迟早之事。

他之前击杀八仙,屠天下沙门大能时,已经过度使用了力量。

已经引起了这方天地法则的“关注”。

在天劫来临前,一定要把柳娘子、亲友兄弟,李弘、武媚娘,还有大唐,都照料好。

一旦天劫发生。

要么生死道消。

要么成功破碎此方世界的桎梏,升往更高层面,任意逍遥。

一切都还是未知之数。

收回心中杂念。

苏大为的目光越过众人,落在当朝户部尚书颜道礼身上。

“请问颜尚书,目前关中灾情如何,各处恢复如何?”

他没有谈及军事,而是先问关中受灾情况,令众人不由一愣,一时没摸清意图。

颜道礼目光向武后看去。

见武媚娘微微颔首,这才开口道:“兵部尚书既然问起,请容我一一细说。”

清咳一声,他朝自己笏板看了一眼:“去岁关中受灾,十室九空,后经太子,陛下亲赴灾地赈灾,事后统计,关中受灾户共一百一十七万户,丁口五百二十三万余人,可谓本朝前所未有之重灾。

虽倾府库,依旧无法解决全部缺粮问题。

并及因灾情影响,当年绝收。

直到如今,尚不能恢复元气。”

苏大为默默听完,接着问:“关中府兵情况如何?”

“这……”

颜道礼嘴角抽了抽,心说府兵情况不是该你们兵部报上吗?问我户部做甚。

但他随即明白过来,不久前,这兵部还是萧礼主事。

而当时萧礼一手遮天,兵部许多资料都被人有意焚毁。

直到如今,还没理出头绪。

就连户部赈灾的情况,也受当时萧礼兵部的影响。

皇帝李弘开口道:“此事我知道,关中共有折冲府二百六十一所,府兵二十五万。灾后统计,府兵折损六万余人,另有四万余人因饥病致伤残,如今关中府兵缺额近半,尚无法全数补充。”

听到这番数字,苏大为还没说什么,但是程处嗣、苏庆节、狄仁杰、程务挺还有十二卫大将军及朝中将领,一个个脸色铁青。

这叫什么?

一场大灾,等同于关中所有府兵集体来了场大败。

死伤近十万人。

这是什么概念?

一支军队,若死伤超过三成,便会失去战力而崩溃。

相对于每三个人里,便死掉一个。

折损过半,则更可怕。

任何精锐强军,也经不起这样的损失。

李弘的话却还没说完:“还有前次李敬业征西域,调拨的兵,大部也从关中府兵中征召,十万大军,只回来一万余人。”

这话一出,满场军将,一个个脸色不仅是青,更是发黑。

耻辱啊!

奇耻大辱!

但比耻辱更严重的是这个伤亡,加上关中此次灾情减员。

差不多等于把关中二百六十一个折冲府的兵员全数歼灭了。

别说兵员暂时无法补充到位。

就算把兵全部补上。

正如之前苏大为所说的,百战精锐死了,是那么容易长出来的吗?

这些死去的,都是大唐的脊梁,大唐鼎立关中,控扼天下的精华所在。

被李敬业败家,被天灾摧毁,如今已是毁于一旦。

这种情况,休说去对付攻入西域的大食人。

对付西域诸胡和突厥人的叛乱。

就是能否再弹压住天下,保证大唐各州不生乱子,都还是未知之数。

大唐执行强干弱枝之策。

天下共计六百三十四个折冲府,有两百六十一处在关中。

但如今,关中的折冲府算是废了。

没有五到十年光景,恢复不过来。

李弘脸色也很不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