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第2/4页)

听见她又说这个屁股的事,冯红慧不免使劲瞪了唐湘一眼,知道你记性好,这事就别说了。

前两天为着手电的失物招领时间,冯红慧不大能记得那个日期,但是唐湘十分笃定地说了很久,其中的印证信息就是她被颠疼的屁股上。

这事,其实可以不说的。

唐湘手指冯红慧,“她不相信我的记忆,然后我们就去了广播室,万幸的是,他们那里在失物招领的信息上十分完善,哪团哪连的谁在什么时候捡到了什么,是谁过来认领的,这写的清清楚楚,就怕出现冒领的情况。去广播室询问,就发现果然是那天。”

唐湘又做出了一个很夸张的表情,“而且最让人不可思议的是,这手电筒竟然一直到现在没有人认领。实名认领在最大程度上规避了冒名认领的情况。一个手电筒唉,就连我都觉得丢了一个心疼,丢手电筒的人都不去找,这是什么情况。我还问了那广播员,说你们是不是广播次数太少,失主没听见,人家播音员说,连着广播了三天,这三天里每天早中晚广播三遍,就算这人没听见,她的室友也应该能听见啊,你说怎么就不去认领呢?”

这臭丫头把问题抛给了苏姚,苏姚摆摆手,叫她继续说。

她明显是心里有答案,不是真的想要苏姚回答她的问题,只是抛出一个问题,来个苏姚互动。就像是在课堂上,老师问问题,叫学生来回答。

唐湘十分笃定地说,“她是心虚啊,不敢去认领。”

苏姚感觉她说的也有道理,但是这其中有一个问题是,不能先入为主把举报人给带入秦盼,就觉得是秦盼丢了手电是秦盼,所以那人不去认领就是心虚。这样的逻辑链,乍听没问题,但其中是存在漏洞的。

“我还没说完呢,您先听我说。”真是的,这性子怎么那么急呢。

行行行,先听你讲。

“知青买手电,有两种可能,在家里父母给带的,就比如我,还有一种是发了工资以后才买的手电,不过这种人不算多。在家里买手电的话,通常是老家的厂子,如果老家没有能生产手电的厂子,那省里大概率会有这样一家厂子。我跟小冯跟广播员说想看看那个手电筒,那个广播员虽然不理解,但还是拿给我们看了两眼。我注意到,这手电的生产厂家是黄酚。秦盼老家在曲阳,曲阳和黄汾是一个省的,你说说,这巧合是不是有点多了?”

苏姚跟着她的话点头,这巧合确实有点多了。

然而唐湘要说的还没结束,“我去找过秦盼的室友,我跟她们借手电用用,顺便问起了她们宿舍里都谁有手电,知道了秦盼确实曾经有过一个手电,去年的时候就突然找不到的。”

好吧,秦盼这没找到的手电,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苏姚心底的天平彻底地向唐湘这边倾斜了。

一个人身上出现了这么多的巧合,那已经不能说这是巧合了,反正苏姚不相信。

苏姚看她的眼神都变了,“你这脑袋是怎么长的,这种事你都能联想起来的。”

被苏姚那种不可思议的目光注视着,唐湘心里特别骄傲,她拉着冯红慧的手站起身来,“我今天要说的就这些,我觉得举报人就是她,您可以再想想,我们就先走了,谢谢您今天的款待,饭菜很好吃。”

苏姚把人送到门口,“你们喜欢就好,下次再来家里吃饭,等夏天到了,院里的菜就多了,想吃什么都有。”

目送唐湘骑着自行车走远,苏姚回到屋子里。

堂屋已经被周言安收拾干净了,苏姚询问他的看法,“你觉得唐湘说得有道理吗?”

周言安沉默片刻,而后回答,“什么看法,你们讨论的问题我没听清楚。”

苏姚瞪他,“别装。”虽然都压低了声音,但你在堂屋里肯定能听见,这玩意也不需要全部听清楚,能听见个七七八八其实也够了。

周言安就只好说,“我对那个女同志的印象不好,要叫我来说,我的想法肯定会比我的主观影响到。”

苏姚嘴巴噘起来,“难道你觉得刚才坐在门前那三个人,会有人对秦盼的印象不错?”甚至就没有一个人对她的印象是不好不坏的中立印象。

“快说,理由无效,被驳回。”

“我认为你那个小同事还算有道理,不是在强硬地往结论上面靠。”

苏姚整个人挂在他身上,长叹一声,“有道理有什么用,这样的逻辑,咱自己在家里分析分析还行,要是拿出去是要叫人笑话的。”

周言安把她腾空抱了起来,“其实这事也简单,你们不需要给人定罪,可以去炸一炸她,只要知道举报人是谁,调查组可以离开,她不会再向上举报,你们平日里也可以去查一查,她为什么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