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第3/4页)

要说对机械厂的了解,安秀是不过在机械厂干了几十年的母亲。

安秀母亲迅速说出周母的名字,“小苏婆婆,是这位吗?”

要说机械厂的副厂长,也就只有那么一个女同志,这并不难找。

“没错,就是她。”

安秀:“……”

所以她当时为啥会认为,人家的家庭普通,还觉得人家寒酸得要命呢。

就因为当初刚见面的时候,郭子那一群朋友都有自行车,只有周言安两口子没有,所以给她造成了人家家庭条件一般的错觉?

毕竟在现在自行车虽然是大件,她娘家却是有自行车的。

安秀朴素的贫富分割线,就是用娘家的经济水平来划分。

比娘家生活质量强的,那就是有钱人。

就连安家都比不上的人家,那就全是穷人喽。

对于周言安两口子的判断,尽管人家后期买了自行车,安秀依旧觉得周家的家庭一般。

但现在小丑竟是我自己。

周言安父亲,是她们医院的副院长。

而周言安母亲就更巧了,是她爸妈哥嫂单位的厂长。

这世界可真小啊。

安秀的心情很是复杂。

安秀生产完第三天就出院了,坐月子没去公婆家,回了家属院那边。

公婆那边的房子大,但郭家的孩子多,房子被住得满满当当,几乎没有剩余的空间。

像是他们家属院,虽然每家面积不大,只是两室一厅。

但家里就只有小两口住,还能剩下一个卧室。

刚好能够让安秀母亲过来伺候月子,亲家过来伺候儿媳妇月子,郭妈就只管每次过来看孩子的时候,带些珍贵的营养品,还有过来就是给儿媳妇和孙子塞钱。

即便是这婆婆没伺候月子,但因为塞钱塞得多,无论是安秀还是安秀母亲,都没有任何怨言。

日子过得很快,安秀出月子了,时间就到了七七年的六月了。

苏姚不太记得是什么时候宣布恢复高考,她只记得那一年的高考在冬天进行。

按照具体考试的时间,向前推理的话,从六月份到十月份,都有可能宣布正式恢复高考。

苏姚除了自己复习以外,就是督促明月每天白天也要认真学习。

明月虽然不晓得,苏姚为啥一下子叫她死命看书。不过对于苏姚说过的话,她便会认真地执行。

苏姚不光督促明月一个人学习,跟她还保持通信的每一个人,苏姚都在信上嘱咐,最好能多看看书,尤其是初高中的课本。

不管收到信的人,是怎么样的一个想法,反正苏姚只要提醒过,问心无愧就够了。

其中大多数人,都能在回信的时候,给到苏姚一个反馈。

比如唐湘会在回信上跟苏姚说,他们现在的工作比往常还要清闲,她刚好没事干,每天上班的时候看书,坐在一个办公室的同事,被她所影响,也在上班的时候看书。甚至大家遇到难题的时候,还会彼此讨论。办公室目前的这个氛围,叫唐湘想到当初上学的时候。那对于她来说,都是好久之前的事情了,更别提一些比她还早下乡的知青了。

妇工组的办公室里,现在不仅仅只有唐湘和秦东两个人,还另外来了三个知青。其中有一个还是苏姚认识的,隔壁王主任家的二妞。

在苏姚离开以后,妇工组在唐湘和秦东的张罗之下,凭借当时苏姚的考核标准,又招了几个新人。

这就包括王家的二妞。

还有就是冯红慧和宋娟,这两人平日里工作繁忙,虽然想要拿出时间学习,却有心无力。

苏姚每次在给苏婧写信的时候,都会叮嘱她,即便是下乡,却不能将学习完全丢下。

苏婧很少给苏姚回信,即便是回信,也绝口不谈学习,不是说乡下的生活苦,就是说自己年纪小,挣到手的公分还不够自己花。

在苏婧刚下乡那两年,苏姚还心疼这个小姑娘,小小年纪就要下乡,实在是可怜,每次都会随信寄过一些钱。

这苏婧诉苦的日子实在是太多,苏姚便是给苏婧写信的频率都降低了,每次也会随信附上几块钱。

像是听说苏婧刚下乡时,每次都要寄过去一些吃的和特产,就再也没有发生过了。

慢慢这丫头,以前每天晚上要去俞家找三个小哥哥一起玩。

自打隔壁多了一个小婴儿,慢慢每天晚上都会固定去看看小婴儿。

即便这小婴儿,现在不会说话,不会走路,每天除了吃和睡,就是拉。

刚出生一个月的小婴儿,还看不出来美丑,普遍长得都不好看。

但慢慢就是很喜欢去看小弟弟,就像是每天的打卡任务似的。

郭子和安秀可骄傲了,就觉得自家这儿子,别看刚满一个月,不仅不会走,还不会讲话,但就是特别的有魅力。

慢慢每天都要过来看他们儿子,这不是有魅力,还能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