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第2/4页)

一个五六十岁的老婆子说一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占她便宜。

也就赵婆子脸皮厚才能找这种理由赖上房知青。

“你先前不是给他二十块钱的医药费吗?赵婆子就盯着这个。”

容晓晓挑眉,“大队长不是说除开药费剩下的就给另外几人当跑腿费?”

“那几个小子老实,也不好拿得太多。”秦雪花应该是去看了一场热闹,知道的清清楚楚,“最后还剩下几毛钱,赵婆子就盯上了,再说了房知青怎么说都是从城里来的人,没有钱也有东西,你等着吧,就凭房知青那个软蛋,肯定不是赵婆子的对手。”

两个人都不是好东西。

就爱看他们狗咬狗。

容晓晓听得心痒痒,怎么就错过了呢?!

不过听秦大姐的意思,这场戏应该还有中场、下场,她也没完全错过。

相对比爱看热闹的小妹,吴平慧就是一位事业型女士了。

她到了大队长家,噼里啪啦就是说了一通。

对面的黄本同先是啼笑皆非,觉得她的想法实在是太过幼稚,这种罐头、果酱的生意都是镇上厂子里才能生产出来的东西,他们一个小小的生产大队,怎么弄的好?

可听着听着,他脸上的神色渐渐慎重,脑海里突然浮现出一句话。

——‘为什么不行?’

“大队长,咱们大队为什么不能做?”吴平慧再次问着,她将瓶子的价格表和一罐新出炉的果酱摆在他的面前,“成品已经做出来,咱们大队唯一差的就是销售渠道,可我已经问过供销社,虽然周边没有大队在供销社寄卖果酱,却寄卖过一些手工品,比如蒲扇、凉席,甚至还有一些大队的草鞋草帽,既然他们都能寄卖,我们为什么不能以大队的名义在供销社寄卖果酱?”

对啊。

为什么不行?

黄本同回答不出来。

他没法说其他大队也没做过这种事。

这话不用说,他就自己反驳了自己,既然其他大队没有做过,那他们为什么不能成为第一个?

“现在正好遇到一个好时机,咱们大队的柿子树都快结果,完全可以拿这些柿子来试一试。”吴平慧想了一路。

野果子是挺好,但山上采摘不易,再加上野果子五花八门,没法做到统一。

可柿子就不同。

再过一两个月柿子就能成熟,基本上家家户户都种的有柿子树。

而且她也是知道,这些柿子树大队的人一般都吃不完,好些拿去送亲戚,有的存上一年都不一定能吃完。

既然这样,干嘛不拿来试试?

真要是做不起来,水果这一块也不会亏了本,用钱大头也是在瓶子的批发上。

她也想过了。

第一批进的瓶子为了节约成本,也不需要那种特别完美的瓶子。

她和小妹捡回来的瓶子中,有一些只不过里面多了些气泡而已,没有缺角也不影响使用,完全可以先用这类瓶子来装。

吴平慧没法保证这个生意一定能成。

所以她需要考虑的是节约再节约,因为只有成本少,大队的社员们才敢去试一试。

吴平慧拿出纸笔,在纸上算了一笔账,“成本大概就是这样,人工也不需要太多,只不过熬制果酱的方子是秦大姐才有,你得问问她的意见,也给她一些贴补。”

黄本同早已经没了原先的不在意,这会是一笔一笔盘算着。

早前就知道吴知青的算数好,先前记分员弄出的差错,就是她给算回来,要不然为了缺的那些工分,不少社员都得闹腾起来。

闹腾不怕,就怕有人浑水摸鱼。

工分代表的可是收成后每人该分多少粮食和钱,给少了社员吃亏,给多了那吃亏的就是整个大队。

身为记分员的人也得受到不少惩罚。

可吴知青算了几下,居然还真将缺的那几页给算了出来。

仔细和其他人一对,不多不少正正好。

甚至有些想浑水摸鱼的人,也被她一通算数弄得说不出话来。

就像现在,黄本同其实听不太懂中间的那些,但他看得懂最后的结果啊。

这笔钱真的不多。

大队完全能拿得出来。

就跟吴知青说得那样,生产方面不难。

黄本同问道,“那销售呢?”

吴平慧张了张嘴,到了嘴边的话立马变了,“那就麻烦大队长去跑跑,你和公社、供销社都熟,应该能想到法子?”

其实她本想说,自己以知青的身份去联系公社,借着为生产大队做贡献的理由,或许能搭上关系。

但又想起小妹提醒过的事,她决定不将这件事担在身上。

黄本同皱了皱眉头。

看了看价格表又看了看算得那笔账,反复看了好几次,最后才狠吸一口气,“这瓶果酱你先放我这里。”

“好。”吴平慧自然知道大队长不会贪她一瓶果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