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八章 我们的不满的冬天(第4/6页)

陛下很信任张德清,而张德清却叛了,不多杀几个,不能发泄陛下阴晦的情绪。

大皇子依旧执掌禁军,一应封赏均没有落下,只是已经封了和亲王,封无再封。而宫典重新调回了宫中,开始接手侍卫方面的事务,至于将来再如何安排,皇帝心中有数,范闲也能猜到一点。

而关于范闲的封赏则出现了一些小问题。据宫里传出来的消息,陛下一开始便准备直接封范闲为郡王,然而却被胡舒二位大学士惶恐不堪地挡了回去。

异姓封王,这种事情从来没有出现过,也难怪那些大臣被陛下初始的旨意吓惨。虽然众所周知,范闲是陛下的私生子,可他毕竟姓范,忽然当了王爷,庆国岂不是要被天下人笑死。

范闲也是吓了一大跳,当王爷,还是澹泊王,这算什么事儿?幸好这旨意被挡了回去。他心里无比感激胡舒二位硬骨头学士。

一等澹泊公,对于非皇族子弟来说已经到了头。至于赏下来的田地金银,范闲也不怎么在乎,他是现在天底下最富的几个人之一。也许皇帝也清楚,别的赏赐不可能让范闲满意,所以最开始才会有封他为王的荒唐提议。

封不成王,不料宫里最后下了道旨意,为范闲的女儿范小花赐名范淑宁,封为郡主。

荒唐,世间无数荒唐事,也没有比这个更荒唐的了。一位大臣之女,居然封为郡主,而且这女儿还不是正室所生,却非要用林婉儿的爵位往下算。

太荒唐了!谁也想不到皇帝陛下竟然还有如此顽固胡闹的一面。当然,在范闲看来最荒唐的还是皇帝给丫头取的那个名字——淑宁!你以为你在玩清穿?

但不管这道旨意如何荒唐,范闲的心中还是生起了一丝暖意,感觉到了皇帝老子的心意。第二日便入宫晋见谢恩,顺便问下,这淑宁的名字……可不可以换一个。

没有等他开口,皇帝陛下却微笑着说道:“胶州许茂才,朕撤了他的职,让他归老,这时已经回泉州了。”

闻听此言,范闲心头大震,口干舌燥,惊得说不出一句话来,更不敢再说些什么旁的,磕头谢恩,沉默地回了府。

在府中书房里沉思许久,他盘算着陛下究竟想做什么,知道什么。他清楚许茂才是在何处露了马脚,从东山至澹州,许茂才助自己抗胶州水师,登岸折箭,明显是自己的人,然而当胶州水师于海上困东山之前,许茂才却没有向朝廷知会任何消息。

虽然陛下将这一切都算在心中,但却很在意任何一位臣子的心。许茂才明显是忠于范闲,而不是忠于朝廷,事后皇帝只需要查一下许茂才这些年来的履历,便会联想到当年威名赫赫的泉州水师。

如果换做任何一个时刻,许茂才都难逃一死。然而幸亏范闲在这些年里,一直表现得对皇帝忠心不二,包括此次大东山一事,经历了无数次的考验,终于获得了皇帝绝对的信任。此次不杀许茂才,不明言,只说让其归老,算是给范闲留了足够的脸面。

范闲心里有些寒冷,又有些咂摸不清其间滋味,再一次陷入困惑之中。第二日他没有入宫请罪,因为他本无罪。只是偶尔会忍不住想,陛下现在真的比以前要温柔太多,如果换成是太子或二皇子,这件事情的收场,绝对不是今日这般轻松。

陛下对他愈温柔,范闲愈不知如何自处。在宫中,陛下曾经问过他体内霸道真气的情况,知道现在没有爆体的危险,便沉默地不发一语,让范闲有些看不明白他的真实态度到底是什么。

……

……

时光如雪,纷纷洒洒,轻轻坠落,很轻易地掩盖了人世间的一切。当北齐南庆西胡,整片大陆都被雪花所覆盖时,鞭炮渐响,香气四起,已是春节来临。庆历八年终于到了。

庆国内乱之时,不论是执政数日的太后,还是回京后的皇帝陛下,都很坚决地用手中强大的兵力,向着四边进行着进攻,用这种咄咄逼人的势头,威慑着天底人所有的人。

而在西边,李弘成正随着征西军,在风雪中冷漠地注视着胡人的动静。胡人的力量在集合了北蛮的精锐之后,变得越来越强大,只是眼下大雪封原,大家都在对抗着严酷的大自然,没有什么心思进行厮杀。要等到第一拨春草长出来后,胡人的马儿养出第一层膘后,那些胡人才会再次来到庆国的西凉路,进行延绵百年之久的例行活动。

京都内因为太后之死而禁止了一个月的娱乐活动也终于开禁了。或许是为了展现庆国依旧歌舞升平,皇帝陛下连下数道恩旨。所谓舞照跳,马照跑,鞭炮照响,红灯高悬,京都一片火红。

大年初一,祭祖,范闲却被皇帝有意无意接到了宫中,吃了一顿饭,便错过了范族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