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王帐走出来的年轻人(第3/3页)

“但是西胡王帐和那两位贤王,绝对不会信任一个从庆国来的中原人。”范闲一脸冷漠说道:“要取信看似热情,实则多疑的胡人,这本身就是一件极难的事情,所以我很好奇,他们究竟是怎样做到的。”

以后的十数日内,商队向着草原的深处行进,处处皆是一片秋草景致,偶见游牧人群,放着数百牛羊,若朵朵白云,飘荡在微微起伏的草甸之上,美丽安宁至极。

此地已经不是西胡与庆军交战之地,所以渐渐透出了一些塞外桃源的感觉。

途中经过了两个大的部落,庆国的商人们卖出去了许多货物,整个商队显得轻快了许多,速度也快了起来。但依然没有商人卖完了货物,循原路而回,因为越值钱的货物越轻,而且如果想要卖出大价钱来,就只能到胡人的王帐所在。

这一路上,范闲十分仔细地注意着胡人对于自己这行商队的态度,因为这涉及到日后天下很重要的事情。他有些自嘲地发现,胡人看着中原商人的目光依然有些不善,甚至蕴含着刻骨的仇恨。

千年来的血债,根本不可能用宝石和茶水便洗清。

但是部落里的头人祭师还有贵族们,对于中原商人的态度则要好很多。经过沐风儿的小意询问,从那些老商行的人们口中得知,这种态度的转变,也是从一年多以前才开始。

似乎西胡王帐终于明了了通商的重要性,对各部族发话,严禁他们骚扰进入草原的商队,甚至在某些危险地带,还要负责出动族中精锐,为这些商队保驾护航。一年前,有个穷困的小部落,曾经没有忍受住中原商队的诱惑,暗中偷袭,抢劫了许多货物,惹得王帐大怒,直接派兵剿了,或者说是屠了,一个小部落竟是一个人也没有活下来。

也正是这样一个鲜血淋漓的例子,让草原上的所有人,清楚了王帐的决心,也从根本上,保证了中原商队的安全,从那以后,虽然在草原上依然可以迎来一些不善的目光,但中原商人们,再也没有迎来任何危险的刀剑。

这是很长远的一个安排,范闲也暗自佩服。他清楚,虽然如今的商队卖的只是一些奢侈品,但无商不活,只要保证了草原上的商路畅通,谁知道庆国以至东夷北齐的商人们,会不会因为利益,而偷偷摸摸地不顾庆国禁令,暗中向草原输入生活及军事物资。

长此以往,边禁松弛,胡人的力量便会一天比一天更强大。

……

……

这一日,王帐终于到了。看着那片孤山之下的月牙海,海子旁的小小沙漠,以及一大片青翠的草原,范闲也被如此美景弄得有些恍惚。王帐所在,果然与一般地方不同,天地间自有一股与众不同的格局。

尤其是那些青青草原,让范闲感觉十分怪异,这是秋天,为何草儿还是青的?

在孤山侧边那头,无数的牛羊散落在宽阔的草原之上。

胡族的少女们,在月牙海畔洗着陶罐用具,准备迎接来自中原的客人。

一片清静,此间的天穹似乎也要比别的地方低许多,甚至要接触到了草原的地面,秋风微作,草儿低伏,好不清爽。

范闲下马而行,看了身后一名普通的监察院官员一眼,笑了笑,转过头来,看着眼前这幕美景,忍不住摇了摇头。

西胡儿郎将这行辛苦的中原商人,领到了月牙海畔的帐篷之中,让他们稍事休息,很诚恳地说道,再过一些时间,大王会亲自设宴款待这些贵客。

此行商队,应该算是整个秋天里最大的一批商队,所以王帐的招待十分用心。

但是范闲的心里总觉得有些古怪,西胡人的态度似乎好得有些过头了,难道那个松芝仙令,真的对王帐有如此深远的影响?

略用了些吃食,范闲揉揉肚子,走出了帐篷,走到了月牙海旁的草甸之上,眯眼看着四周的景致。他现在的身份是商人,除了王帐近处不能窥探之外,西胡并不禁止这些中原商人闲逛——草原上没有人认识他,所以安全根本不用担心,心情也自然轻快起来。

“天苍苍,野茫茫……”

只来得及说了六个字,便被身边的一声叫好打扰,范闲回头望去,只见一个年轻人快步地走到自己身边,急匆匆地叫着好。

“我只说了六个字,哪里好了?”范闲微笑看着这个中原人模样的年轻人,眼睛却下意识里瞥了不远处的王帐大篷一眼,他先前在草甸上,便看见这个年轻人,是从王帐里走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