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夜半歌声(第3/4页)

“当然,我没有像长公主一样急匆匆地跳下去。”陈萍萍咳了两声,说道:“或许一开始的时候,我就没有认为陛下会如此轻易地死去。”

范闲沙哑着声音说道:“既然没跳,也没有任何证据,陛下当然不会疑你。”

“陛下是何许人也?他不曾查我,不代表未曾疑我,只是因为他相信我们的君臣情份,而且他无论如何也想不通,我为什么要动那些心思。”陈萍萍微笑说道:“但最关键的是,他知道我没有几年好活了,为了周全我与他之间的君臣情份,为了还我当年拼死救他性命的恩义,他给我一个自然死去的机会。”

“如果我老死了,病死了,不论他疑我还是我疑他,都会成为黄土下的旧事,我死后备享尊荣,陛下悲哀数日,放下心来,一切随风而去,岂不是最好的结局?”

陈萍萍严肃说道:“必须承认,这是陛下对我的恩情,这是他为我挑选的最好归宿,所以两年前你让我放手,我便放手,等着自己老死的那一天。”

“可眼下的问题是……”陈萍萍的笑容里多了两丝荒谬的意味,“出乎我和陛下的意料,我这破烂身子骨,竟然一直活到了今天,而且如果不出意外,似乎还能再活几年……我活得越久,陛下的心里便会越不舒服,总有一天,会当面来问我一些故事。而苦荷临终前,不就是等着这件事情的发生吗?”

谈话至此,范闲已经无话可说。如果皇帝陛下真的察觉并且相信了陈萍萍的不臣之心,必然是庆国朝廷的一场天大动荡,而自己夹在二人之间,当然不能眼睁睁看着陈萍萍死去,庆国内乱必至。苦荷临终前的眼光竟是如此深远毒辣,于纷繁天下事中,准确地抓住了庆国日后唯一的裂痕,实在厉害。

他知道陈萍萍说的是对的,皇帝对陈萍萍留足了恩义,如果陈萍萍自然死亡,陛下即不会有任何负疚之感,也自然不再去理东山事中,陈萍萍曾经动过的心思,真可谓是皆大欢喜。

然而陈萍萍却健康地活了下来。范闲或者是皇帝,总不可能温言细语地劝说这位为庆国朝廷付出一生的院长大人,早些死吧,死吧,你死了庆国就太平了……

“我似乎是一个早就应该死的人。”陈萍萍抿了抿发干的嘴唇,幽幽说道:“只是死到临头,我才发现,原来自己还是怕死。”

身为监察院的创始人,无数人闻之丧胆的陈萍萍,居然也会坦承怕死,如果让外人听见了,只怕会大感意外。但范闲只是安静地听着,他是死过一次的人,当然知道安静等待死亡的到来,是一个怎样难以忍受的过程。

数十年前,大陆激荡,北有肖恩,南有陈萍萍,双雄并称。可即便是这样两位黑暗世界最厉害的人物,在面临着死亡的时候,却依然显得那样弱小。

肖恩死的时候,范闲在一旁相送。此时他看着轮椅上瘦瘦的老头儿,黯然想着,不论将来时局如何发展,只希望陈萍萍临终的时候,自己能在这无子无女的孤苦老人身边,送他一程。

“陛下不会如苦荷所愿那般孤戾。”范闲忽然想通了一件事情,笑着说道:“陛下的性情改变了极多,即便曾经疑你,但这两年已经证明了你无心其余,他不会如何。”

陈萍萍也笑了起来,拍了拍范闲放在自己肩膀上的手,说道:“陛下对我已经仁至义尽,我没有什么好担忧的,就算我能再活几年又如何?总不可能活到陛下的后面去。”

得了这句话,范闲的心情终于放松了一些,忽然间心头一动,自脚边的黑暗中采了一朵于冬风里坚韧开放的小黄花儿,细细地压进了陈萍萍鬓角的白发中。

陈萍萍呵呵一笑。

范闲告辞而去。直到谈话结束,陈萍萍都没有说,他为什么会对陛下生出不臣之心,范闲也没有问,因为他知道这一切的原因,却不知道一切分明之后,自己应该怎么办。

老仆人行了出来,推着陈萍萍在园子里逛着。许久之后,陈萍萍忽然幽幽叹了口气,说道:“苦荷活了太久,知道太多事,才会定下此策。好在如范闲所言,陛下应该会抑着性子,等着我老死,只是……”他转而皱眉说道:“你说,范闲这孩子抱着我的尸体大哭时,会不会怪我骗他,利用他?”

无论从哪个角度讲,皇帝陛下都会对陈萍萍的死亡保持充分的耐心,范闲一面这般想着,一面迎着夜里的寒风向陈园外行去,解决了心头的一个大问题,他觉得整个人都轻松起来。

便在此时,陈园歌女的歌声从夜风里传了出来,分外凄清,却又持续拔高而不堕,十分倔犟执着,像极了先前范闲采摘的那朵小黄花,又像极了这园子里住的那位老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