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一杯淡茶知冷暖(第3/4页)

然而庆国这六七年间,太子与二皇子夺嫡,小范大人入京之后乱战,身处要冲之地的京都府,便成了各方势力争夺的首要。京都府尹又不像各路总督,各地知府,天高皇帝远,可以明哲保身,不往任何一位皇子身边靠——府治便在京都,任何势力都不会放过他们,京都府尹必须表态。

于是乎,梅执礼被逼走了,二皇子扶上台的那位京都府尹被范闲搞下台了,短短五六年间,京都府尹竟是生生倒了好几个,又没有哪位官员敢壮着胆子来强行求这个官职,所以孙敬修这位京都府的编修,便因缘巧合地坐上了京都府尹的位置。

往年的京都府尹,必然是兼着朝中的大学士一职,只是从梅执礼之后,这个规矩便乱了,到孙敬修时,他就是一个光棍京都府尹,一应爵位皆无。

所以在官场上,百官们都带着一丝嫉妒一丝不屑地评论,孙敬修是史上运气最好的京都府尹,却也是权力最小的一任京都府尹,谁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被撸下台来。

……

……

然而孙敬修此人也有他的长处,长年的文案工作让他不善与官员走动交流,也不习惯去拍门下中书那几位大学士的马屁,一心一意就扑在政务之上,为人中正严肃,从不将外面的传言放在心里。

也正是这种性格,让庆历七年秋时,没有看见所谓皇帝遗诏的他,接受了太后娘娘的旨意,尽了最大的力量,在京都里对范闲进行通缉。

世事难预料,世事难预料啊,谁知道皇帝陛下没有死?谁知道小范大人竟是位大大的忠臣!每每思及此事,孙敬修便忍不住一个劲儿地后怕,也得亏他养了一位好姑娘,才让他在朝中第一次找到了靠山。

而且是朝中第一高的靠山。

于是官员们更嫉妒了,卖女求荣的风言也不知传了多久,最后才在范闲的强力压制下平息。时间过去了三年,众官员发现范府与京都府的联系并不紧密,才相信了当年闺房中的传奇只是传奇,并没有什么后续的故事。

也正是因为相信了小范大人和京都府没有什么男女方面的关联,今日孙府门前才会显得这般冷清,比街畔的花树更加冷清。

……

……

各府里送了礼的管事们,离开了孙府,却没有离开南城,而是很聪明地选了街尾处的一处茶楼暂歇。天时还未至午,这间装修极为豪贵的茶楼便热闹了起来,那些往日里都认识的管事们,相逢揖手一笑,请入席中共坐,不一时便坐满了半间茶楼。

管事们的笑容很诡异,都透着股心照不宣的劲儿,还有淡淡的对京都府的不屑。这些管事们的主子,不是六部里的堂官,便是三寺里的大人,有些则是国公巷那边的权贵,他们今天都只是送了礼,而人并没有亲自到来。

这些管事们聚在茶楼里,没有第一时间回府复命,也说明了这些王公官员们,心里十分清楚,今天孙府办寿,究竟代表着什么。

孙敬修糊涂啊……这是文武百官们共同的念头,既然门下中书的贺大学士已经透了风声,自然是宫里那位起了念头,你还不赶紧自请辞官,却还要在这当口办什么寿宴?

想看看宫里的态度?想看看官场上的风声?还是想看什么?

只是这些权贵官员们,也不想把事情做得太绝,所以让管事们送完礼之后,还是在孙府附近盯着,因为他们不知道到底会发生什么事情,准确来说,他们的心里还是有些害怕已经平静了近两年的那个传言究竟是不是真的。

他们不知道今天澹泊公范闲究竟会不会亲自到,按理讲,以范闲的身份,京都府办事,应该不会惊动他,但是官员们都是奸狡之辈,还是需要最后确认一下。

……

……

“那是谁家的轿子?”一位正在谈着风花雪月的管事,忽然眼睛一眯,瞧见孙府的门口行过一顶大轿,看着人数与帘饰,品级应该不低,好奇问道。

京都府尹换人一事,还处于吹风的阶段,但所有的官员都知晓,这是正当红的贺宗纬大人,第一次在陛下的支持下,独立地完成一次影响极大的人事调动,所以各部官员们都极为聪明地站在了贺宗纬的后面,谁也不会在这个时节,去挡在贺大人的身前。

今天的寿宴便是一次站队的好时候,谁都愿意和年轻又温和的贺大学士多亲近亲近,所以孙府的门口冷清至斯。偏在此时,孙府的门口却停下了一个有些刺眼的轿子。

吏部侍郎家的管事笑骂道:“估计是哪座不参和政事的府上。”

吏部侍郎与贺宗纬的关系极好,深知此事内情,所以根本没有想过要前来,连带这位管事的语气都有些淡淡的嘲讽。

谁知道有位管事摇了摇头,说道:“不对劲儿,看着像是柳国公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