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税源(第3/3页)

“有江河的地方,确实可以通过江河运过去,可是如此没有江河之便怎么办?比如像六安府,那里的百姓就不需要煤炭吗?”

虽说有些得意,可还不至于忘形,所以朱明忠仍然没有忘记把大家请到大坝上来的原因。

“靠马车?现在官道确实一直在整修,相比过去,运输的成本确实下降不少,可即便是如此,运费仍然颇为高昂?用马车将煤炭运到三四百里外的运费又是多少?”

如此反问之余,朱明忠又继续说道。

“别说是运出几百里,就是徐州各个煤矿,将煤运往码头时,不过区区数十里、十数里,运费就已经将各矿的煤价区别开来,水路确实便通,可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有水路可能,没有水路的地方怎么办?”

“回陛下,水路行船、陆路走马,古来如此,即便是运费略有增加一些,也没有任何办法可言。”

对于顾炎武的回答,朱明忠并没有反驳,别说是这个时代,即便是到了二十一世纪,也是如此,顶多也就是多出飞机一个选项。

“水路行船,陆路走马,确实不假,可是,这个走马的方式,却可以改变一下!”

恰在话声落下的时候,黄河中一艘多桨帆船正快速驶过,朱明忠便指着江中的船说道。

“你看这多桨船,旧时江河极为少见,可现在却很是寻常,因为它速度更,航行稳,所以才为商民欢迎,在水路如此,在陆路同样也是如此,现在最大的四轮马车已经可以装载不下四五吨货物,旧式两轮大车,顶多运一吨货,这陆上运输成本下降又岂止一倍?这降低运输成本的关键,还是在于交通工具,只要改进了交通工具,就能降低成本,当然,还有就是新的官道,现在行商愿意走官道,就是因为官道平整,便于四轮马车拉重货,即便是交点过路费,也是合算的。”

过路费,这是大明新修官道的特点,那些整修一新的官道,借鉴后世高速公路的“先进经验”——设立收费站征收过路费,现在过路费,正在慢慢成为大明财政的一项重要收入。

“陛下莫非想造更大的马车?”

张煌言不无疑惑的问道,但却只看到陛下露出了一个笑容道。

“那是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