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第2/3页)

答案是显然易见的。

他们同样也会融入这个大家庭之中,成为家庭的一分子。

面对顾度平的问题,朱和墨微微一笑。

“在土耳其,在过去的两百多年间,在巴尔干很多地方,都出现了新的土耳其人,将来,当罗马帝国的解放的时候,土耳其人的弯刀会被罗马帝国的短剑所取代,而到了那个时候,等待那些人的是什么呢?是新一轮的融合……不,应该说是进步,文明的进步!”

朱和墨并没有回答他的问题,而是又一次提到了罗马。

“在重新征服的过程中,罗马帝国也会面临着与埃及同样的问题,居于弱势地位的被征服血统会被征服者的血统所取代,而这个血统到底是希腊人的、还是亚美尼亚人的,或者是华夏的,就在于将来的罗马帝国如何操作了,至少在埃及,我正在通过一切手段,保证这个血统上变化,朝着对华夏有利的方向的发展,未来的埃及人是什么?科普特人?当然不是,现在纯正的科普特人又有多少,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随着夏人血统的膨胀,这里的许多事物必定会改变。毕竟,至少在未来一两百年内,王卫和他们的后代在财产和地位上,相对于普通的科普特人,都处于优势地位,或许科普特人夺回了他们的国家,但可以肯定的是,除了少数的权贵获得了权力,大多数科普特人,只能在底层挣扎,其未来命运自然可想而知。可,王卫和他们的后代却不同,他们或许不是马木留克贵族,但实际上,又有什么分别呢?地位上以及经济上的劣势会直接影响到他们族群的繁衍!”

朱和墨的笑容依然是灿烂的,但是他的言语却是冰冷无情的。甚至,没有任何人怀疑,这些话如何传出去会引起什么样的轩然大波,但是对此朱和墨并不担心,因为王宫里的侍卫都是华夏人。

“……一百年、两百年,哦,也许三百年后,埃及就会以一种极为特殊的方式融入华夏,就像东夷,西戎,南蛮,北狄一样融入大家庭里,你看……”

指着窗外数尺外站着的王卫,朱和墨感叹道。

“你看,这些王卫才是我华夏真正的好儿郎,如果没有他们去征服异族的女子,我华夏又怎么可能在再一次教化四夷呢?”

呃……现在这个“教化四夷”怎么听起来那么别扭呢?

作为读书人的顾度平的脸颊不由微微一红,他所想的不是那四个字中的另一层含义,而是想到了自己纳的色目婢,过去纳色目婢不过只是因为好其年青貌美而已。可是现在他却突然意识到,在此之外,还有另一层极为重要的使命,是为了教化四夷,是为了抚夷归夏,是为了……

哎,突然,顾度平的心里又生出一种疲惫感,他意识到自己根本就没有私人的时间,白天他为大王劳心劳力,晚上同样还要继续从事着教化伟业。

哎呀!

这么看来,还应该再纳几房美妾,主纳妾可不是为了个人的私欲,而是为了保证文明的传播,为了推行“教化”。

这真是……辛苦啊!

看着那些年青的正值壮年的王卫,顾度平的心里不禁对他们心生佩服之情,他们如此公而忘私的日夜操劳的,实在是难得的很、辛苦的很,也着实让人佩服的很。

当然,朱和墨当然不知道,顾度平的脑海子在想着什么乱七八糟的事情,不过,即便是他知道了,也会觉得很有道理。

相比于顾度平瞬间的胡思乱想,朱和墨更多的却是在那里感慨着历史。

“想我华夏两度陆沉于异族,虽然历尽劫难,亿兆人死难,但到最后居然还可以保全种族,只能说是天佑了,或许,这也就是天命在我华夏的证明吧!”

闻言,想到罗马帝国境内的罗马人已经趋于消失,顾度平有些沉重的点了点头。

“可不就是如此,兴许这就是天降大任于斯人也的命数吧!”

这样的说法,顾度平自己都不相信,也就是随口一说而已,随后,他看着似感叹不已的王上问道。

“王上,这边没有回施的余地了吗?”

顾度平之所以会来开罗,并不是为了寻求支持,而是为了与埃及达成盟约,但是现在看来,埃及这边的阻力太大了。

“那些人只想着自扫门前雪啊……”

这么感叹一声,朱和墨有些沉闷的说道。

“本王倒是有意签署盟约,而且本王也知道,这次机会难得,可是,他们如此敌视,本王又能奈他们何?”

身为王上,也有身为王上的无奈,或许,对于科普特人,对于整个埃及,朱和墨都有着完整的计划,这个计划会在未来一代人、两代人、三代人,甚至十几代人的时间里不断的推行,但是却无助于眼下的局势。

“小臣知道王上难为,只是,如果没有埃及的帮助,只恐怕大王在短期内,是无法返回罗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