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〇九三章 疯狂与理智(第3/3页)

而沈溪筹集的银两基本用在火器研发和铸造方面,一应物资都是自湖广运来。

沈溪离任湖广总督后,武昌府的工业园区并未荒废,产能逐步扩大。同时地方上煤矿、铁矿和铜矿开采进入正轨,在过去几年时间里,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铁料和铜料,如今正好用在刀刃上。

唐寅到京城后,主要是帮沈溪管理火器作坊。

之前唐寅有过为沈溪管理琼崖盐场的经历,这次到京城,他发现工坊这边许多工匠是自闽粤之地跟随沈溪北上的老人,以前曾打过交道,唐寅也就放下文人的矜持,甘心当一个大总管。

有工部支持,沈溪的火器开发异常顺利,最初模仿佛郎机炮研发的火炮和火枪,已完成更新换代,燧发枪正式代替火绳枪,成为部分大明军队的制式装备。

“……沈大人,您画的这些图纸,许多现在难以实现,而部分规模生产的,要做到完全一致,还有些困难……或多或少都存在偏差……”

正月二十六下午,武器工坊的大师傅带着几名徒弟到沈府拜访,向沈溪请教火器制造中出现的疑难问题。

沈溪到底不是理工科出身,就算明白枪械的基本原理,也难以复原制造工艺,很多东西都需要工匠摸索,把燧发枪制造出来已是一种极大的成功,不过对此沈溪还不满足,一门心思研发杀伤力更大的兵器,其中包括改滑膛为线膛,还有制造制式子弹,这些在没有先进的铣床、刨床、磨床、钻床的情况下,研发进度非常缓慢。

很多东西沈溪只是提出一个理论,工匠们听到后一头雾水,最后只能由沈溪亲自作示范,制造枪管、枪托等物。

沈溪主导研发的新式火枪,已完成对枪管的加固,炸膛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发射速度也从原本大概几十秒钟一发,到现在十秒内完成发射,而且一切都可以单人完成,如果是由三排火枪兵进行轮流发射的话,可以把发射速度提高到四秒左右一轮。

枪支长度在增加,射击距离增加,安全性方面也大大增强,制造工艺却逐渐简化,每十个工匠分工协作,进行流水化作业,可以在十天内生产出十五支燧发枪,而随着工艺简化,更多没有基础的劳动力进入这个行当中,一些不需要高精技术的地方,可以由这些人来完成,生产效率还可以大幅度提升。

“……发射药可以装在铜质的弹壳内,然后以最快速度上膛,发射。普通火药肯定不行,得研发出威力更大、用途更广的火药,就算现在无法达到如此地步,也要抓紧时间研发,只有这样才能把前装弹药变成后装,加快发射速度,甚至可以制造出连续射击的武器……比如可以通过用转轮供弹的方式,形成密集火力……”

沈溪想到以前在博物馆见到的原始机枪的构造,跟左轮手枪相似,都是靠转轮来完成子弹的填装,简直就是杀人的利器,不过这在制造工艺上要求更高,让沈溪很头疼。

自打年底受伤以来,沈溪便在不断画一些新图纸,对一些旧工艺进行改善。

但这可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

沈溪心想:“我这是知道时代发展方向,明白枪支的演变过程,还是如此步履维艰,历史上枪支的改造完全没有前人的经验,自行摸索,历经好几百年……早知要穿越的话,我又何必学那些费劲的古诗词和道德文章,多学一些理工知识不是更好?”

不过转念一想,他又打消这想法,“如果只是学理工,恐怕考不中状元,没有今日的成就……没有话语权自然有就没资格主导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