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八七章 随遇而安(第3/4页)

另外一边,钱宁对朱厚照的身体情况也非常关心,他也是多次请求面圣而不得,此时他的权力开始被军方压榨,心里很不满,但他不敢跟沈溪正面对抗,最后也只能将希望放到丽妃身上。

钱宁请见丽妃已是入夜后的事情。

下午兵马过宣府城而不入,直接沿着官道向西南方进发,于申时一刻抵达龙洋河边,此时的龙洋河宽约七八丈,平时河面上架设有浮桥,但宽度显然不利于銮驾通行,需要将浮桥加宽,于是沈溪下令在这里安营扎寨。

銮驾直入营地,停在皇帐前,小拧子和一名太监搀扶裹着厚厚袍服的“皇帝”入帐,然后就再无音讯,丽妃原本提前赶到准备接驾,却被沈溪手下侍卫隔开,一直没机会靠近,只能远远看着“皇帝”的身影进入寝帐,连那穿着黄袍的人的具体身份都无从判断。

“……丽妃娘娘,这件事不太寻常,陛下那边不但不见人,连话都不说,一切吩咐都需要拧公公出来传达,会不会陛下已不在军中?”

钱宁到底跟皇帝的时间比丽妃长,对朱厚照的脾性多少有些了解,所以比丽妃更早判断出朱厚照不在营中这一情况。

丽妃皱眉:“你这话是何意?陛下若离开军中,会去何处?”

钱宁被丽妃质问,紧忙低下头:“小人只是在猜测,不敢确定,但以现在所有情况看,陛下可能真不在军中,不然的话,江彬为何不在?为何需要用沈大人的侍卫来守护陛下寝帐?以前陛下有背着文武百官私自出宫游玩的习惯,且此番离开张家口堡前,若非沈大人堵门,陛下也会带江彬出游……”

作为锦衣卫指挥使,钱宁知道的事情明显比丽妃多得多。

丽妃自问能跟皇帝身边人处理好人际关系,但在一些关键情报上,缺少核心人物给她通风报信。

丽妃道:“若陛下真离开军营的话,你竟丝毫不查,是否嫌活得太久了?”

钱宁打了个寒颤:“小人只是发现不寻常,也不敢确定此事,所以只能来娘娘您这边问问,若是有人在背后相助陛下,而陛下又刻意为之,小人哪里有能力预知?以这件事沈大人介入的速度看,若真有情况发生的话,他很可能也参与其中。”

丽妃冷笑不已:“沈尚书连陛下在张家口堡城内出游都会劝阻,会任由陛下在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出走?也不用你的脑子想想!”

“是,是,还是娘娘高见。”钱宁恭维道。

丽妃终于找到解开困惑的突破口,道:“现在无论陛下人在何处,都要先确保陛下安全,最好是找人进皇帐查看情况,先确定里面……到底是否陛下本人,若陛下只是生病,有所冒犯的话,这责任你我担待不起!”

钱宁道:“那小人派人潜入陛下寝帐,暗中窥探?”

“你嫌活得不耐烦,那是你的事情,跟本宫无关!送客!”丽妃下令道。

……

……

除了少数人知道朱厚照失踪的事情外,旁人都在为朱厚照反常的举动而迷惑不已。

不过此时朱厚照已离开营地一天多时间,正准备开始自己的逍遥生活。

出了军营后,他便感觉自己是放飞的小鸟,先是到上游渡河过了河,然后骑马顺着官道一路南下。

因为正值战争期间,加上不在张家口至宣府的主路上,官道上十分清静,过个人影都看不到,但凡沿途经过的村寨,基本空无一人,为了躲避战乱,大明边关百姓已习惯这种遇到战争就迁徙,战后归乡的逃难生活。

“他娘的,想找个吃饭的地方都没有,这些人家里一粒粮食都没有,咱们得加快脚步,先找个城池再说。”

朱厚照郁闷地道。

他本以为出了军营就是他发挥的舞台,到哪里都可以仗着自己带的人欺压一方,所有人都要听他的指挥调度,实现他以前想做而不能做的事情。

但在出来后才发现,原来大明关塞比他想象中更为荒凉,连个百姓的人影都找不到,莫说什么有姿色的妇人,就算想喝口水都要自己去找河流,因为沿途见到的水井基本都已干枯。

“陛下,这一路上都没见到官兵,若遭遇鞑子,咱们可能会有危险。”

江彬很紧张,他陪着朱厚照出来,本来是一件荣幸的事情,但他根本不了解朱厚照的套路,出了军营便恣意妄为,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劝解的话还会引起朱厚照喝斥,如此一来只能听天由命,但他很清楚,若是皇帝继续胡闹下去,他的罪责将进一步扩大。

要是路上遇到什么鞑子或者盗匪,让朱厚照稍有损伤,那他的小命就将不保。

朱厚照骂道:“你不是吹嘘自己多有本事吗?怎么才出来一天时间,就这么胆小怕事?这沿途也真够荒凉的,怎么连驿站都空无一人?先找个地方歇歇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