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三章 太宗皇帝啊,你挖的坑太大了!(第2/2页)

这都是之前得到的教训。

至于安全,会在四周建立军堡,以做犄角防御汴京。万一下次金兵再临,只能龟缩在城里,太憋屈了。

提拔新的官员,而一些将官已经涨到了偏将军等职位,那自然军事类的主官,都会安排给这些将官。

文臣主政的格局,已经悄然改变。

李纲清晰的意识到,大宋将迎来一个全新的格局。

而有人却没有这种清晰的认识,比如赵佶。

他对自己长子在河东路的所作所为,略有耳闻,就沉迷于琴箫靡靡之音中,不可自拔。

当他收到了李纲的来信的时候,先让童贯拆开读了读,仰天大笑之后,忽然问道:“李纲这人你认识吗?干什么的?”

童贯沉默了许久说道:“李纲现在是太宰,大宋的宰相,现在官……太子殿下,不在京城的时候,李纲统管朝纲。皇孙年龄尚小,无法主政,太子妃北上请罪,整个大宋,现在李纲说了算。”

“是朕!是朕说了算!他赵桓!赵桓一个黄口小儿!他都说了不算!李纲作为他的狗腿子,他能说了算?啊?!是朕说了算!你知道吗?”赵佶愤怒的喊道。状若疯癫。

童贯摇头,太上皇已经完全知道了自己的权柄,怕是回不来了,才这个模样。

特别是最近淮北崔家,淮南陈家为了争夺官家丢出来的粮食生意,牟足了劲的凑粮。

收粮食已经收到了临安城里。赵佶愤怒却毫无办法。

因为赵桓得胜而回,让他的声望达到了一种顶点,现在没有人能够忤逆赵桓的命令。

就连太上皇都不能。

当然这不是太上皇愤怒的理由,童贯清楚的知道,赵佶为何对李纲如此愤怒。

赵佶在位二十六年,一直在与几个大的将门做制衡,却是毫无进展,结果李纲做了宰相没多久,就把这几大将门收拾掉了。

每家仅剩一人,等待赵桓回京裁决。

这么猛的能力,这谁受得了?

赵佶很难受,也就是说他做了二十六年的皇帝,还不如这李纲做一个月的宰相。

老子比不过儿子,这很正常,赵佶不管是勇气、军事、政务都输给了新帝。

但是输给了人臣,这让赵佶出离的愤怒了。

显然这不是李纲或者赵桓有多强,而是他赵佶这个皇帝做的是真的差。

现在赵佶唯一自傲的就只有书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