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一章 皇帝和太宰狼狈为奸(第2/3页)

“而且大理国想要成为藩属国还有这回易一事上,他大理能占不少的便宜,过去不愿意让藩属国,占了便宜,也就未曾理会。官家这次我们理会大理国吗?”

【历史事件提醒:段正严,字和誉。励精图治且四十年之久,究亦不能挽回万一,盖势之所趋如水之就下,回狂障决不可得矣。】

【他被宋徽宗册封了国王以后,稍微改变了一些高氏专国的局面,兢兢业业的经略国家,因为改良了与到大宋的关系,被评为大理头等明君。】

连个相门都控制不了,还好意思说自己的是头等明君?

按照这个标准,赵桓觉得自己可以安安稳稳的躺着了。未来肯定会被宋代史学家夸成千年少有了。

赵桓稍微考虑了一下,说道:“太宰以为怎样合适?”

李纲显然心中已经有了些答案,他立刻说道:“臣以为还是不册封的好,现在的大理国王是太上皇册封的上柱国,官家贸然册封,就要给他加一级。加无可加,晾着就行。”

“这次大理使节带来了金银、罗绮、珍宝、犀象数以万计,牛马遍点苍。按制也是要十倍还礼。”

“臣以为既然不册封,这回礼也就算了吧。十倍返还,咱大宋国库都要抽一半还礼,不划算。”李纲知道前面说错话了,这会儿赶紧改口。

赵桓稍微思量了一下,说道:“不不不,李太宰你错了。怎么能不回礼呢?不回礼,还是我泱泱天朝吗?说出也是惹人笑话,说我大宋看上了他大理那点钱货?不可,不可。”

“礼尚往来,是不能丢的。”

李纲脸上带着犹豫,这是自己认识的那个新帝?讲究实用主义的他,这会儿怎么好面子了?

李纲不解的说道:“官家,不册封大理国王,不理会的政策,是最得御戎之上策,一百六十年来,三陲宴然,一尘不动,夷人震慴(she)天威,百年不犯。官家,贸然册封,贸然回礼,总会打破这种局面。”

最得御戎上策,赵桓一听这几个字,就知道是谁的主意,还延续了这么久。

驴车皇帝嘛,不说了,他太捞了。

“不,不,不,李太宰误解了朕的意思。朕没说要册封。”赵桓卖了个关子,说道:“他段正严,不是想要摆脱高氏的控制,摆脱傀儡国王吗?”

“朕送他百件步人甲,百件强弓劲弩,他要是有心,就拿着朕的强弓劲弩,把高氏的人都杀了就是。”

按照大宋的步人甲的价格和弓弩的价值,绝对比不上那数以万计的珍宝,还有牛羊。

但是这一百件的甲胄和弓弩的意义,对他段正严简直不要太重要!

李纲稍加思索,点头称是的说道:“官家是想让他们斗起来?”

“正是如此!”赵桓点头。

他们斗起来,乱起来,才是最符合自己利益的事,自己现在强兵都在北地,连扬州和临安都下不去,更别说大理国了。

他们乱起来,才不会找大宋的麻烦。

挑动他们内讧,需要的代价很小很小,就跟斗蛐蛐一样,一片草叶,就能让他们打成狗。

李纲点头,说道:“原来如此。那官家,臣以为,可以给大理国的国王,段正严更多的帮助。比如派点亲从官过去如何?正好让皇城司在大理扎下根,省的对大理国一无所知。”

“臣也是在帮段正严,反正他也没有人手用这步人甲和强弓劲弩的,帮人帮到底嘛。”

李纲啊!原来你是这样的李纲啊!

还以为你是个正臣,没想到也是一肚子的坏水!

“好,就这么办。”赵桓点头,他忽然想到了狼狈为奸这个词……

“那高丽的使者呢?怎么个说法。”安排了一项工作,并没有完,还有高丽使节,今年也稀罕了,扎堆凑热闹来了。

李纲翻动着扎子说道:“自从苏轼苏太师从高丽使节的箱子里,发现了涉及大宋机要之事之后,大宋的朝堂就知道了高丽的狼子野心。”

“他们是辽人手中的一条狗,现在是金人手里的一条狗,臣以为,这狗他们愿意给金人当,不知道愿不愿意给宋人当?”

“所以,臣就安排了高丽人入了鸿胪寺。”

“哦,太宰有何高见,怎么把高丽变成大宋的狗?”赵桓好奇的问道。

李纲回答道:“威逼利诱。手段不算光彩,但是高丽人给辽人当狗,给金人当狗,都是一个道理,为了自己的安全,也为了挣钱。”

“官家,现在拿下了平州和榆关,离他高丽可就很近了。”

赵桓点头,这才是一个宰相应该有的样子!

赵桓非常满意自己选的这个宰相,很有趣,也很有才能,做事也不拘泥礼法成规,比那个李邦彦要好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