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四章 赵佶回京(第3/3页)

当初金兵刚退,朝堂大员不顾社稷,溜之大吉,如果不是还有些官员,大宋的朝政直接就停摆了。

这群人呢?朕还打算找他们算账呢。

赵桓还想抄了他们的家,给内帑添点钱呢。

“都跑了。”童贯怅然的说道。

“老臣和蔡太傅二人愚钝,就随着太上皇归京了。”童贯俯首说道。

赵桓一愣,还能这么玩?

能同富贵,不能共患难?

赵佶仰仗了一辈子的朝堂大员,跑的就剩下两个人了?

赵佶脸色愈发难看,相比较自己儿子选的宰相,他的人实在是太丢人了。

八门进京的时候,李纲是怎么做的?诛国贼,安社稷。

他这回京,走了一个月,人都跑的干干净净。

“官家,臣来了。”蔡京颤颤巍巍的走进了大殿之内,看到了端坐在龙椅上的赵桓,还看到了自己的儿子,蔡攸。

蔡攸将蔡京挤出了朝堂,继承了他的位子,他们父子也没想到,会以此种形式再次见面。

“罪臣蔡京,参见陛下。”蔡京颤抖着想要跪下行礼。

赵桓摇头,说道:“蔡少师,把你父亲扶起来吧。都八十的人了,杖朝之年的人,不用跪了。”

蔡京能够四起四落,是因为他擅于磕头,蒲伏扣头,在大宋可不多见。

“谢陛下。”

赵桓点了点头,说道:“既然都到齐了,赵都知,宣旨吧。”

赵英点头,将早就写好的诏书拿了起来,抑扬顿挫的念到:“京天资凶谲,舞智御人,在人主前,颛狙伺为固位计,始终一说,谓当越拘挛之俗,竭四海九州之力以自奉。”

“上皇亦知其奸,屡罢屡起,且择与京不合者执政以柅之。京每闻将退免,辄入见祈哀,蒲伏扣头,无复廉耻。”

“燕山之役,京送攸以诗,阳寓不可之意,冀事不成得以自解。见利忘义,至于兄弟为参、商,父子如秦、越。”

“暮年即家为府,营进之徒,举集其门,输货僮隶得美官,弃纪纲法度为虚器。患失之心无所不至,根株结盘,牢不可脱。卒致宗社之祸,今黜太傅,谪为南琼州团练副使。贬至岭南。”【注4】

“贯握兵二十年,权倾一时,奔走期会过于制敕。”

“有度量,能疏财。后宫自妃嫔以下皆献饷结内,左右妇寺誉言日闻。”

“宠煽翕赫,庭户杂遝成市,岳牧、辅弼多出其门,厮养、仆圉官诸使者至数百辈。穷奸稔祸,流毒四海,虽菹醢不偿责也。”

“黜广阳郡王,谪为昭化军节度副使,配发到英州、吉阳军。”【注5】

“靖康元年兰月十一日,入内内侍省都知赵英,宣!昭化军节度副使童贯,奉!琼州团练使蔡京,行!”

赵英的声音说完,蔡攸忽然站了出来,说道:“臣愿随父亲前往岭南。望陛下成全。”

“父亲年岁已高,路上无人照料,恐有谴死道路之危机。”

而蔡京却连连摆手说道:“不可,不用,我自己去就行了,你这未到五十,官家英武圣明,你好好跟着官做事,我一把老骨头,不用管我。”

赵桓摇头,这父慈子孝的戏码都出来了。

“蔡少师,你路上好好陪着蔡京,你得去雷州上任了。”赵桓笑着说道:“蔡家一门共计二十三人,分别流放边远各地,遇有特赦也不准内迁。”

“蔡京、蔡攸永不放还,臣僚敢有引荐,当正刑章。”

这是在给百姓一个交代,蔡京是大宋六贼,蔡攸是社稷之贼,能得到这种评价,可向他们做的多么过分。

赵桓之所以一直等到现在,就是在等赵佶回朝。既然回来了,那就可以安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