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五章 童贯自缢(第3/3页)

“谢谢太宰为太上皇美言,万谢。”童贯说完,就站了起来。

他掸了掸膝盖上的土,向着城外走去,随意找了一家城外的客栈,住了进去。

童贯待在房间里,看着汴京城的方向,摇头自嘲的笑道:“我这一辈子,也算是值了。一个五体不全的人,叱咤风云十几年,南征北战,也算是历史留名了。”

“不过这青史上,绝对不会写我一句好话罢了。”

“官家,保重。大宋,永昌。”

童贯说完,踢翻了脚下的凳子,三尺白绫猛的绷直,童贯长着嘴。眼睛瞪得老大,看着汴京的方向。

……

赵英回到了文德殿,将两份地契放到了赵桓的案牍之前,说道:“官家,臣刚才在路上遇到了童贯,他跟臣说了半天话。”

赵英把遇到童贯的事,从头到尾的说了一遍,没有一句隐瞒。

赵桓摇头,这个童贯是对赵佶真的忠心耿耿啊。

不过他看到赵英脸上的忐忑,摇了摇头,说道:“童贯即使敢问,说明这事能问。你该跟他说了的。省的他到河内的时候,也天天挂念汴京。”

“河内?”赵英一愣。

童贯不是被贬黜到了英州吗?英州可是在岭南。而河内县却太行山脚下。【注1】

赵桓点了点头,拿出一份圣旨说道:“朕觉得呢,韩世忠守着平州的山海关,岳飞就去北古口守着,这样互为犄角,才能保证万无一失。”

“你还记得王禀那三千捷胜军吗?”

赵英猛的点头,那三千捷胜军,给他留下了太多的印象,原来大宋的军卒是如此的悍勇。

从那时起,赵英才从新认知了大宋的军卒。

赵桓点了点头,笑道:“童贯带的军队军纪不怎么样,但是挑人眼光还是极其准确的。他到了河内时,他选出来的军卒,一定没差。”

“先让他训练着一阵,他那个督战队,就弄得不错。朕觉得,童贯还是有点用。就把他降为了节度副使,只要他肯做事,就行。”

“只是跟错了人而已,太上皇不适合做人主啊。”

赵英笑了笑,说道:“这样啊,那我去追上童贯,给他说一说。”

“你那么开心干什么!本来这事,朕打算交给你办的,你看看你,狗肉不上桌的。能办得了吗?”

赵桓当然知道童贯并非自己心腹,那是太上皇的忠心的狗腿子。

但是谁让自己的狗腿子不给力呢?

而且现在自己抓着狗主人,也不怕这狗咬了自己。

“知足常乐,知足常乐。给官家烧烧菜,把官家伺候的舒舒服服的,那就够了。”赵英憨厚的笑了笑,抓着桌上的圣旨,一溜烟的跑了。

赵桓笑着摇了摇头,看着艮岳宫的方向发了一会儿呆,继续批阅札子,正值多事之秋,即使太宰再能干,大事还得他自己来处理。

他觉得如果有内政这个技能的话,他现在的熟练度已经很高了。

“官家,官家,不好了,童贯在城外客栈上吊自杀了!”一个小太监突然跑了进来,大声的呼喊着。

这是宁愿死,也不肯为朕所用吗?

赵桓皱着眉,将手中札子摔在了御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