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九章 商税改制的闭环,让李纲很为难(第2/3页)

“要多少钱?”赵桓笑着问道,天下都是他的,这钱躺在内帑里只会生锈。

“官家,大约要三千万贯,才够。这还是算的,还不算应急的事。”李纲也是挠头,要是有点办法,他能跟官家要钱?

“三千万贯吗?”赵桓的目光看向了赵英,目光中带着征询。

“官家,给太宰三千万贯,咱内帑还有一万万贯……”赵英小声的官家耳边说道:“上次查抄了不少的店铺吗?臣寻思着,闲着就是闲着,就把店铺又开了起来。”

“这不,官家御驾亲征回来,倒是弄了不少的钱。这五六个月,商铺总共交上来一千万贯。”

这头李纲为了钱的事头疼,那头赵英却把当初抄家的店面都从新立了起来,倒是有趣。

赵桓清楚的知道,李纲不是没有想到回易的事,但是朝堂大员不愿意碰,或者接触回易。

毕竟官商勾结这个词汇实在是难听了点,而且是重罪。

“太宰,咱们那么多军器监的工坊,工艺也是极为领先的,为何不拿出点工坊来,做回易呢?官商勾结是重罪,但是这买卖是国有的,自然没什么官商勾结的说法了。”

“而且李太宰当初当兵部侍郎的时候,不是干过这事吗?”

李纲点头,苦笑的说道:“那是没办法啊,臣当时为了翻新武库,肯定的想办法,朝堂又不给钱,也没钱,只能自己想办法了。”

“官家,有什么主意吗?”李纲问道。

赵桓笑了笑,说道:“还以为你会说,与民争利呢。”

“主意倒是有不少,但是现在都不合适。你呢,先把均田和商税改制做好再说。三千万,找赵英领吧。”赵桓算是准了李纲要钱的主意。

花钱点而已,只要不给赵构名义,他倒是想看看赵构到底能折腾出什么花活来。

“还有什么事吗?”赵桓问道。

李纲一听拿到了钱,心里乐开了花,有钱才能办事啊,没钱他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他脸上挂着笑说道:“暂时没有了。”

“行了。不就是点钱吗?给你就是。缺钱就说。”赵桓点了点头,算是结束了和李纲的奏对。

李纲美滋滋的走了,赵桓打开了赵构的札子,脸上挂着笑容,果然是熟悉的赵构啊,做事畏首畏尾,既然都摊牌了,都知道你想做什么,就一股劲儿莽到底。

还搞这出广积粮,缓称王的策论来。

还想弄个吴王过度下,想得美哟。

其实赵构谈的条件挺好的,一切照过去的旧制玩。

钱、粮按过去江南的赋税缴纳。他就要个大义的名头。

但是赵桓就是不给。

自己又不缺钱,还有一亿贯,能玩很久了。

“官家,夜深了,是不是该移驾延福宫了?”赵英劝慰道。

这都几个月了,官家不是御驾亲征,就是待在这文德殿,后宫旁落。

在赵英看来,最大的问题,就是孩子的问题。

本来就一个赵谌,这赵谌还是个废太子。

“那就看看去吧。”赵桓放下了手中的札子,国事忙不完的,今天有今天的事,明天又有明天的事,既然赵英说了,那延福宫那边,怕是有事。

赵桓说道:“赵都知,延福宫那出了事了吗?”

赵英脸上挂着为难说道:“倒是没什么,就是朱贵妃日子不太好过。总是遭人说,日子有些委屈。”

赵桓一愣,自己虽然废了后,但是还封了朱琏为贵妃。怎么看都不像是失宠了。

而且赵谌虽然废了太子,可是还是开封府尹,怎么看,都还是储君的位子,这都被人欺负了?

“怎么回事?谁舌头那么长?”赵桓站了起来,准备去延福宫看看。

这事也怪他,他天天忙得不行,倒是一直没去延福宫走走,怕是自己这个行径,让宫人有所误会了。

怕是连朱琏自己都误会了。

以为自己圣心不在,也就忍气吞声了。

“一个艮岳宫的宫女,乱嚼舌头根,按制,是要驱逐出宫。可是涉及太上皇,朱贵妃让臣不要太过声张,这事就没了下文。”赵英解释道。

这后宫关系错综复杂,朱琏也是小心谨慎的很。

“我去说说她吧。那个艮岳宫的宫女,驱逐出宫。”赵桓站了起来。

朱琏在八门进京的时候,做的最不好,最让赵桓不满意的地方,就是心太软。

自己给了她程褚还有一千五百的亲从官,她心狠点,把整个宫人都清理一遍,不就没那么多事了?

还让皇太子跟着吃了一个月的饼。

在皇宫里,特别是特别忙的皇帝身边,心不狠,怎么能行?

“谌儿,这又写字呢?好学是件好事,可是天色都这么晚了,赶紧去睡吧。”赵桓到了延福宫,就看到了端坐在凳子上写字的赵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