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八章 自己造自己的反,何其困难(第2/4页)

不过赵英从自己睁开眼的第一时间,就从来没有反对过自己,自己难道是真的错了吗?

但是他能怎么办?

一个昏聩的皇帝,真的会让一个王朝走向衰弱。

历史上唐玄宗李隆基在潼关前的一顿瞎指挥,把直接把盛唐,变成了晚唐。

历史上的宋徽宗、宋钦宗、赵构,三个人一顿瞎操作,把整个大宋的半壁江山,拱手让人。

历史上的明英宗朱祁镇和明景帝朱祁钰,两个兄弟的一顿瞎操作,把大明的东胜卫丢了,导致河套地区被占,大明再没有了进宫草原诸部的能力。

这都是皇帝的代表。

一个昏君对于朝政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

即使是赵桓的头号马仔李纲,都只是以为赵桓在不断的放权,来限制皇权。

可是李纲不知道,赵桓把历史罪责都归罪于了皇帝的本身。

赵桓看着赵英的样子,笑的很开心,这个赵英虽然办事能力不行,但是是个活宝。

他已经看明白了,赵英腿抖的模样,其实只是在逗自己开心罢了。

今天诸事皆顺。

只有李纲又杠了自己的朝政,而赵英也破天荒的反对了一次。这都让赵桓的脸色有些沉重。

所以赵英,才会一副胆小如鼠的模样。

可是赵桓在河东路巡查的时候,可是亲眼看到过,赵英草上飘的迅捷速度,还有极为阴柔的功夫,以及与野猪相搏斗周旋的武力值。

这个下盘稳了几十年的老臣,绝对不可能腿抖。

赵桓笑着说道:“行了,别装了。去准备下午饭吧。朕自己想想。”

“诶。”赵英答应了一声,依旧一步三抖的走出了文德殿。

他走出文德殿之后,扶着柱子喘着粗气。只有赵英他自己知道,他刚才有多害怕,他没装。

官家的权势越来越大,赵英一个内廷的太监,真的被官家砍了,也没人给他求情。

“官家不会砍了我吧。不会的,不会的,官家是个仁善的人。”赵英一边扶着柱子自我安慰的说道,一边往御膳局走去。

赵桓依旧靠在椅背上,他还在思考今天内帑削减的事。

在他看来,皇帝本身是有原罪的,所以他在做的事,就是自己造自己的反。

他不知道?局势未稳,做这些事,不是时候?

他知道。

但限制皇帝的权力,这不是建立一个商部、新计省,成立工赈院、军器院、大宋军官学校这些简单的事。

限制皇帝的权力,削减内帑只能现在做。

否则,随着对金国作战的不断的胜利!随着国土的收复越来越多!随着大宋的基业越来越广!

自己的权势会越来越盛。

这是一个王朝在复兴之路上,必然会出现的皇权膨胀。

若是等到金国没了,再限制皇帝的权力,那就晚了。

那时候的皇权,根本没任何办法限制,他的名字将会和大宋的国名融合在一起,再没有限制的可能。

所以,赵桓才会一意孤行的削减内帑。

但是显然,他失败了。

“造自己的反咋这么难呢?我开始还以为,只需要自己同意就行了。结果这么多人反对。”

赵桓没想到这一个削减自己福利的政令,会有如此大的阻力。

赵桓忽然想到了当初在燕京的时候,工部上书,求官家给朱贵妃起个宫室的事。

天下的臣工、百姓都认为赵桓对自己不太好。

赵桓挠头的看着面前,这就陷入了一个跳不出来的循环。

现在的局面,不适合自己造自己的反。

未来的自己,皇权太盛,造自己的反的阻力和难度,会呈指数倍的增长。

这咋整?

赵桓陷入了沉思,难道想方设法培养自己的继承人?

赵桓犹豫了很久,只能将这件事暂缓。

不管怎么说,眼下的主要矛盾,是金国。

自己瞎折腾,金国就有喘息的机会。

国仇家恨,在赵桓的内心是第一序列。

大宋皇陵的一千多具遗骸,依旧在暴尸荒野。

他并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

只是平定了金国,收复了辽东之后,自己还有机会造自己的反吗?

赵桓心里有了疑问。

陈冲第一次接待李纲,听到李纲拜访的时候,他真的是欣喜若狂。

“李太宰快请,快请!太宰大驾光临,真是蓬荜生辉啊!”陈冲脸色依旧是狂喜,他还年轻,不太善于掩盖自己的情绪。

李纲看着陈冲的模样,也是连连点头,喜色溢于言表是好事。

年轻人做事如果也是一副老成,老谋深算的样子,那大宋就没有做事的人了。

都去当促织斗来斗去的好了。

李纲环视了一圈陈冲在汴京的府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