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三章 还有眼前的苟且(第2/3页)

赵桓好奇的看着赵英,这个吏官这投机取巧玩的不仅仅是溜,还玩上了人口买卖这等把戏?

“说说,介绍到高丽和倭国,是怎么一回事吗?”

赵英踢了踢旁边的不成人形,如同中了化骨绵掌一样的吏官,说道:“大宋船匠能造三千料、五千料大船,但是高丽和倭国船小,他们自己不知道怎么造,只好挖大宋船坞的墙角。”

“这名吏官和十几个负责点卯和查岗之人,就专门利用自己手里的权力,伪造证据,逼迫工匠就范,提出赔偿十三个月的薪资,并且安排新的去向,多数工匠就这么认了。”

“毕竟伤病几个月不上工,没钱心慌,自然就会赶往高丽和倭国做船匠。”

“这一年来一直没出事,但是场子啊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出了个刘崇这么个人,就把这事暴露出来了。皇城司的察子们,早就搜集这事,准备通过风闻言事上奏。”

赵桓这才听明白,这里吏官搞得是真的有一手,欺上瞒下,一手灯下黑,玩的出神入化。

他脸色十分严肃的问道:“赵英你再去打探下,那些到了倭国和高丽的船匠们,最后都怎么样了?”

赵英可是知道大宋皇帝护犊子那个劲儿,赶忙说道:“官家,这事臣也打听了,他们的日子过得极好。”

赵桓怀疑自己听错了,重复了一遍问道:“过的极好?”

赵英哭笑不得的说道:“大宋船匠在津口这船坞里,看不出来什么,可到了倭国和高丽,那可是金子都淘不到的宝贝疙瘩!”

“据说到倭国那几个工匠头子,还娶了崇德天皇的女儿为妻,出入都是仆从如云,日子好不惬意。”

赵桓这才放心,有本事的人到哪里都不缺碗饭吃,尤其是这种高级工种。

在大宋可能看不出来,可是倭国连个千料大船都没有。

自然会对这种远渡重洋的工匠,看的视若珍宝。

眼下什么最赚钱?

远洋贸易。

赵桓忽然想到深田恭子在津口这件事,倭国下了一盘好棋啊!

这背后没什么孬主意,赵桓把自己的脑袋拧下来给平盛清踢!

疏忽大意,疏忽大意!

赵桓不断的警醒自己,倭国现在很弱,表现的也很顺服,让赵桓对他们有点疏忽大意,忘记了那都是一群狼子野心的崽种!

“让津口的皇城司察子,和退役军卒组成的校尉动起来,从深田恭子查起来,他们绝对有问题!”赵桓非常确信,小声叮嘱这赵英。

赵英眼角带着笑,说道:“臣从在津口见到深田恭子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查她了。”

“干的不错,改天自己从内帑给自己支一万银元,当成奖赏。”赵桓满意的点了点头。

赵英专门干这种阴搓搓的事,他的反应更快些,并不过分。

“官家,这个吏官臣以为沉海算了,仅通敌一罪就够了。”范嵊无奈的说道。

他管的津口,结果早不出事,晚不出事,官家来了才出事。

赵桓点头,沉海还真是便宜这个软泥一样的吏官了。

胆大妄为,以权谋私。

这其实没什么,在赵桓带头搞仁政的大宋,顶多就是个五年流放,建设岭南。

岭南现在虽然还是有点穷乡僻壤的味道,但也算是四季如春的地方,顶得住蚊子,也算不错。

可是他后面给倭国和高丽输送人才之事,就构成了通敌之罪。

“那群工匠能召回吗?”赵桓异常头大的问道。

赵英低头小声说道:“高丽那些倒无所谓官家,现在魏承恩在高丽做提督,官家不是说辽东拿下之后,高丽就郡县吗?召回不召回其实无所谓。”

“倭国那部分很麻烦。”

赵桓嗤笑的说道:“给倭国崇德王送个国书去,把人给我要回来。他倭国要是不长眼色,朕这定远、木兰舟第一个去的地方就是倭国!反了他们了!”

赵英点头,他知道要做什么了。

“罗礼,你知道这个吏官的事吗?”赵桓看着这个老实巴交的罗礼,无奈的问道。

“臣不知情啊。”罗礼瘫在地上,嗷的一声,哭了起来。

这一嗓子把赵桓都哭懵了……

罗礼委屈,他为了皇帝巡视三天三夜没合眼,收拾的船坞里里外外干干净净。

结果呢?

赵桓看向了赵英,赵英点了点头说道:“罗礼是江南东路江宁府的罗家长子,罗家擅操练水师,从汉时候就时代经营船舶之事,总体来说,他应该看不上这不到百万贯的营生。”

赵英拿出了本札子,翻了翻给官家看了看罗礼的资料。

赵桓打开赵英的札子,罗礼和陈冲的定位很相近,都是家里派出来博取官位前途的人。

钱,有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