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1章 与时俱进(第3/3页)

周瑜欠身施礼。“长史高屋建瓴,令人大开眼界,愚以为方略可大致保持不变,略作修改,以配合长史所建言之方略。”

虞翻撇撇嘴角。“将军不妨说得详细一些。”

“长史建言立都江东,有示弱天下,以便正名之意,然则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示强还是示弱当因时而变,不可偏废。愚以为立都江东示弱,陈兵南阳示强,朝廷果能明形势,为将军正名,则夺数县,略施惩戒,掩护襄阳。若朝廷不循天意,则直逼关中以耀兵威,示天下以形势。”

虞翻点头。“还有呢?”

周瑜有点犹豫,目光转身孙策。孙策笑道:“公瑾毋须顾虑,直言无妨。”

“喏。”周瑜躬身施礼。“臣以为,虽说示弱,却不能一味固守,养兵不战,必然懈怠,徒耗资粮。正名以后,臣希望能移兵江南,深入零陵、武陵,且战且练。将来不论将军取交州还是益州,臣皆可率偏师,或南下,或北上,以建微末之功。”

孙策笑了起来。“公瑾谦虚了,我怎么让你这样的大将闲着呢。不管能否正名,该打的还得打,区别只在于兵力多寡,目标大小。当然,那都是以后的事,现在先配合正名。公瑾,我去吴县,你且都督南阳,整兵备战。”

周瑜松了一口气,躬身领命。

“先生,仲翔,你们以为如何?”

张纮点头赞同。“臣以为将军安排甚妥。”

虞翻也点头赞同。“臣以为周将军所言甚善。不过,与其直逼关中,不如取汉中。关中有西凉人、有并州人,骑兵优势明显,一旦交战,我军取胜的机会不大。不如汉中,双方皆以步卒争锋,我军优势较明显,害少而利多。集三州之力,三十亿军费虽然不少,却还是拿得出的。即使战事不利,拖个一年半载也无妨。周将军说得对,养兵不战,必然懈怠,以战代练方是上策,届时将汉中战场当作讲武堂,诸部轮番上阵,用几年时间培养出一批精通山地战的名将精兵,将来取交州、益州,可一鼓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