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2章 少年心性(第2/3页)

荀攸突然说道:“都督,你是不是曾在骠骑将军帐下听令?”

“打襄阳时,我曾在他帐下听令。”

荀攸转过身,目光炯炯。“你有好久没和大王见面了,虽说大王信任,你也应该当面述职,免得引人非议。且骠骑将军去世,于礼你亦当与丧,不如趁这个机会去一趟江东。”

周瑜沉吟不语。若是在他赶赴江东会丧期间,曹操来攻,贺齐能不能挡住,他也没把握。孙坚战死本来就是曹操等人处心积虑的结果,谁敢保证曹操撤退就不是虚晃一招。刚刚荀攸也说了,曹操擅长行险,见形势胶着,想出奇兵也是很正常的事。

“这里交给谁呢?”

“分南北两路,贺公苗和祖元大(祖郎)各负责一路。若曹操意在关中,这里不会有大的战事。大势一定,图穷匕见,真正的恶战才会开始。若曹操去而复返,我军亦能坚守,不至于溃败。”

见周瑜猜疑,荀攸又笑道:“都督,贺齐善战,祖郎骁勇,皆非庸才,只是有时候百战百胜并非好事,适当的受些挫折还是有必要的。将来西征天竺,他们总要各镇一方的,借着这个机会历练一下也不是坏事。主动求战,反而不会疏忽大意,若能吸引曹操,延滞他北上,也是好的。”

周瑜恍然。出征以来,接连大胜,将士们都有些骄气,不够沉着。攻娄关不成,全军上下都有些心浮气躁,贺齐诱敌不成和求胜心切也有关系,从贺齐本人到普通士卒都是如此。借这个机会让他们自己做主,就算遇到点麻烦也不是坏事。

“就依公达。”

周瑜随即传书贺齐、祖郎,告知他将回江东的事,并分配了战区,故且兰以南由祖郎负责,故且兰以北由贺齐负责,故且兰则由荀攸率领中军留守。

周瑜没有做战或守的硬性要求,连提都没提,贺齐、祖郎收到消息,自然明白了其中的用意。这是大举反击前的平静,也是周瑜对他们的考验。事实证明,在这片大山里作战要比豫章、丹阳更难,将来西征,难度会更大,谁能担任起重任,就看这次谁能取得更大的战果。中军只负责固守故且兰这个入益要津,其他的地域都是他们的战场,荀攸不会轻易干预。

要不要打,怎么打,全由他们自己作主。

贺齐、祖郎的心思一下子活泛起来,摩拳擦掌,开始做出击的准备。

贺齐麾下的斥候很快就重新出现在娄关附近,范围甚至扩展到了安乐水(赤水河)的上游。夏侯惇收到消息,不敢怠慢。他不担心贺齐顺安乐水而下,进攻娄关,但他要防着贺齐溯安乐水而上,翻过汾关山,进入符黑水流域。虽说这不太符合用兵之法,可是贺齐久攻娄关不下,想出奇制胜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随着双方斥候的接触越来越频繁,夏侯惇感受到了压力,立刻派人送信给曹操。

曹操刚到僰(音博)道,收到夏侯惇的消息之前,驻兵僰道的犍为太守曹洪就向他汇报了一个刚刚收到的消息,南广长杨洪派人来说,汾关山北突然出现了大量自称来自交州的商人。虽说以前的确会有交州来的商人经过此地,但数量不多,大部分人还是取道朱提。商人数量突然增加,其中可能有诈。如果再考虑到牂柯郡的吴军,这很可能是大举进攻的先兆,不能不防。

杨洪不久前刚由费诗举荐,被曹操任命为南广长,就是考虑他是犍为本郡人,熟悉风土人情,对战事可能有帮助。曹操对他的报警不敢忽视,决定在僰道停几天,观望形势。很快,夏侯惇的报告就追到了,没过两天,曹仁也送了紧急消息。

曹操犹豫了。关中的形势虽然重要,可他不能在大战将起的时候离开前线。曹仁问题不大,夏侯惇忠心耿耿,统兵作战的能力却略逊一筹,万一被贺齐抓住机会,突破了娄关,益州腹地可能会有危险。

反复思考后,曹操传令成都,命陈宫先行赶到关中,协助法正处理关中的形势,又令曹昂赶来僰道,共商大计。

……

九月末,临沅城外,芷兰津。

诸葛亮站在码头,秋风吹起他的衣衫,吹动他唇上细软的短须,却吹不动他坚毅的眼神。

楼船靠岸,船上扔下缆绳,有士卒上前,协助船上的士卒将船固定住,放下跳板。诸葛亮踩着跳板上了船,脚步轻快而稳健。他上了甲板,径直上了飞庐,来到周瑜面前。

周瑜站在楼梯口,伸出手,轻托诸葛亮的手臂。“孔明,两年不见,你越发光彩照人了。”

诸葛亮今年二十一岁,身高八尺,五官端正,不管在哪儿都是一个玉树临风的翩翩美少年。不过在周瑜面前,他可不敢放肆。不论是身材相貌还是风度气质,又或者是官职爵位,周瑜都稳稳地胜他一筹。诸葛亮拱手笑道:“有都督美玉在前,亮何足挂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