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6章 分而治之(第2/3页)

刘宠若有所悟。

第二天是中秋节,吴王孙策将在大营侧的首阳山设宴,与文武共饮赏月。刘宠也在受邀之列。他不敢怠慢,一大早就赶到了孟津大营。

孙策很忙,没有时间立刻接见刘宠,便派来了一个特别的陪同:曾经的陈相骆俊。骆俊接连几年因政绩优异受到表彰,被首相府推荐出任京兆尹,即将上任。这次洛阳来上计兼述职,交接公务,很快就要赴任了。得知刘宠将至,孙策便委托他接待刘宠。

老友见面,刘宠心情大好,与骆俊同游首阳山。

几年不见,两人变化很大。刘宠在朝廷,事务繁多,又遭逢巨变,身体、精神的压力都很大,头发白了一大半,脸上的皱纹添了好几道,原本几乎没有的老人斑都多了不少。相比之下,骆俊却没有太大变化,身体反倒更强壮了一些。

交流了别后几年的经历,两人感慨不已,连声长叹,恍若昨日。

“刘公,伯夷、叔齐虽有德,却不值得效仿。大王一身武艺,只是用来射鸟雀,未免太可惜了。”骆俊朗声笑道,笑声在松柏之间回荡,有几只鸟儿发出清脆的鸣叫回应。

刘宠也笑了。昨天听到孙尚香的志向时,他就有了心理准备,看到骆俊,他对孙策的心思已经一清二楚,感慨之情难以掩饰。走在这首阳山上,他丝毫没有效仿伯夷、叔齐的打算。

“孝远啊,你的美意,我心领了,只是我年纪大了,没有那样的雄心壮志,只想寻一清静处度此残生。”

“刘公,你能不为俗事所累,有出尘之意,令人佩服,可是你不能不为年轻人想一想。”骆俊淡淡地笑道:“少年气盛,又有兵权在手,岂能甘心赋闲,趁着年轻出去闯荡一番,也不是坏事。当然,这只是一个选择,并非强求。”

刘宠微微颌首。他也清楚这一点,他愿意养老,但那些年轻的刘氏宗室子弟未必肯,如果孙策愿意给他们征伐的机会,他们未必不能打出一片天地。俗话说得好,堵不如疏,愿意养老的养老,不愿意养老的就去征战,未尝不是好事。

“孝远,除了这个选择,还有其他选择吗?”

“当然有。”骆俊笑道:“平心而论,建功立业、开疆拓土听起来威风,却不是所有人都能胜任的。兵凶战危,以左都护之善战,攻一邘城尚且如此艰难,其他人可想而知。刘氏宗室子弟中,能如左都护者有几人?人贵有自知之明,依我之见,为吴王麾下之将,奉命征讨,建功封侯,或许更适合他们。”

刘宠沉默不语。他相信骆俊,也相信孙策,但他无法相信其他人,刘氏子弟在吴军中为将,会不会被人排挤,能不能得到公正的对待,实在是不太好说的事。刘宠有统兵经验,深知军中将领可不是读书人,他们下起黑手来是会直接要人命的。战场上,如果互相之间不能信任,还怎么立功?能保住命就不错了。

他甚至能想象到刘氏子弟听到这个选择时的反应。这个选择虽好,却没什么可行性。

见刘宠不说话,骆俊笑道:“刘公,这只是选择之一,并非唯一。刘公若有什么担心,待与大王面谈时,不妨直言。吴王坦荡,又感激刘公授艺之恩,想必不会有什么芥蒂。求仁得仁,求义得义,岂不美哉。”

刘宠觉得有理,笑了两声,又道:“孝远,昨日我听左都护说,她们兄妹将来也是要出海征伐的。以他们的实力,还有我刘氏子弟的机会吗?”

骆俊大笑。“刘公,天下之大,远超你的想象。刘氏子弟若能负重任远,别说封土建国,就算是再造一个大汉也是有可能的。”

“当真?”刘宠将信将疑。

骆俊郑重地点点头。“刘公,你可以像以前一样信任我。”

刘宠连忙致歉,心思却活泛起来。

……

孙策十指交叉握拳,抵住下巴,打量了刘宠半晌,莞尔一笑。

“取地图来。”

“喏。”张温将刘宠的茶杯换了个地方,取来地图铺在案上。孙策盯着刘宠的眼睛,嘴角微挑。“刘公,你挑个地方。若有什么不解的,尽管发问。”

刘宠将信将疑,却还是低头查看地图。这副地图与他看过的不同,他一时竟找不到方向。张温见状,指着地图为他解说了一番,这是大汉,这是东海,这是南海,这是北海,这是西域,一一说明。

刘宠听完,神情窘迫,脸也有些发烫。

天下有这么大?他原本还以为骆俊只是说着玩玩,现在看到孙策拿出这幅地图,才意识到孙策是真有这个打算的。按照这个地图的标注,给刘氏子弟留一片土地并非难事,只要刘氏子弟争气,再建一个大汉也是可能的。天下太大了,比他想象的还要大,别说终孙策此生无法尽有其地,就算他的子孙也未必能做到,正常情况下,维持个三五代人的扩张没问题,给刘氏留一点机会又算得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