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7章 法正的局(第2/3页)

“话虽如此,我军自弃鱼复,是不是太刻意了?孙策谨慎,难免生疑。”

法正露出一丝得意的笑容。“这便是沈弥、娄发的作用。没有他们,孙权自然难取巫县,有了他们,不仅巫县可不攻而取,就连鱼复都有速战速决的可能,所缺的只是兵力而已。这么好的机会,孙策舍得放过吗?就算他自己不来,至少也要增派万人。”

曹操恍然大悟,不禁拍案而笑。“如此一来,委任孙权为将,则任过其能,很可能错失良机,甚至有可能遭受覆败。另遣别将,又与孙权难以相处。想想也去,只有他自己走一遭,对吧?”

“大王英明。”

曹操想了想,又问道:“孝直,沈弥、娄发知道他们的作用吗?”

法正笑着摇了摇头。“谅他们也猜不出,说不定心里还有些煎熬。不过孙策善以利诱人,吴军的军械又着实犀利,想来他们也无从拒绝。大王,平心而论,臣之前也没想到孙策能将楼船驶到秭归城下,这也是臣建议放弃巫县的原因。”

曹操深以为然。

孙策将楼船拖到秭归城下,着实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秭归诸城之所以迅速被攻破,除了沈弥等人心无斗志之外,这些楼船的作用不可小觑。据斥候传回来的消息说,楼船上的抛石机、重弩射出如雨雹般的铁丸和重箭,当者无不披靡,所有经历过的人都为之胆寒。

面对如此猛烈的攻击,巫县又能好到哪儿去,谁也不敢说。

西陵峡没能阻止吴军战船,瞿塘峡却可以。瞿塘峡虽不以险著称,却并非风平浪静之处,甚至比西陵峡有过之而无不及。西陵峡的险在于滩多,而瞿塘峡的险则在水急。长江由西而来,在夔门外收束成一线,江水奔涌,快如奔马,即使是空载的小船也很难逆水而上,非得纤夫不可。

比水急更重要的是窄。瞿塘峡最窄的地方不足十丈,可以说三峡中最窄的位置就在瞿塘峡。曹操几次乘船去巫县,座船都擦着崖壁,需要将士们用竹篙抵着崖壁,免得撞上去。

对吴军水师体量超大的战船来说,通过的难度剧增,甚至可能根本无法通过。

如果吴军的大型战船不能通过瞿塘峡,用抛石机抛掷铁丸的战术就无从施展了,吴军最大的优势就无用武之地,想复制速克秭归的战绩无异于做梦。

可是巫县没有这样的条件,孙权的船队中就有四艘这样的战船,据说装铁丸的船也有好几艘,显然是准备在巫县再次大展身手。参照秭归的情况,巫县被攻克的可能性并非不存在。

既然如此,不如主动放弃巫县,撤出守军,免得他们被吴军的攻击打破了胆,折了锐气。

法正的考虑正是出于此。

孙权只有四千多人,凭借着军械之利,可以攻克巫县,却无法进攻鱼复,尤其是在战船无法通过瞿塘峡的情况下。可是轻取巫县,他又不可能心满意足,自然会尝试进攻鱼复。

如此,巫县就是一个饵。饵虽然香甜,里面却包裹着致命的鱼钩。

“计是好计。”曹操赞了一声:“只是要行得稳些,既不能让孙权察觉,又不能影响士气。”

“大王所言甚是。”

曹操随即召集诸将议事。他没有提放弃巫县的事,只是让诸将就秭归失守的事发表意见,为守巫县、鱼复做战前准备。

诸将虽然没有亲历战场,可是听完法正、彭羕的介绍,都清楚抛石机和重弩所起的作用,尤其是彭羕将斥候带回来的一枚十斤重的铁丸摆在他们面前时,所有人都被吴军的奢侈震得哑口无言。

一口刀不过三斤多重,一枚十斤重的铁丸可以打三口刀,就这么扔出去,而且一扔就是成千上万枚,和用钱砸有什么区别?

吴国这是有多富?

鱼复、巫县一体,鱼复无疑是重点。当巫县不太可能守得住的时候,退守鱼复就成了最好的选择。

就连彭羕本人都不得不承认,法正的建议看似荒唐,却是眼下最好的选择。

在大家意见趋向一致的情况下,曹操肯定了彭羕的考虑有合理的成份,即使必须放弃巫县,也不能不战而走。他拟定了一套作战计划,安排人从水陆两路接应巫县守军撤退,并决定亲往巫县督战,确保撤退时不会发生意外,出现无谓牺牲。

见曹操如此体恤士卒,诸将都很敬服,纷纷表示血战到底的决心。

……

孙权这一路走得不太顺利。

与孙策分别不久,就遇到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为了安全起见,刚刚起航的大军不得不寻找停泊之处,蓬勃的士气就像被一团烧得正旺的火,被大雨淋得连烟都不剩一丝,实在令人沮丧。

其后的旅程也不太顺利,几次遇到大雨,耽搁了不少时间。赶到巫县境,进入巫峡时已经是六月末,正是雨水最多的时候。巫山的云雨在诗人的眼中有多么迷人,在他眼中就有多么可恶,就连两岸连绵的巫山十二峰都像是在对他示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