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4章 蒋钦战于禁(第2/4页)

即使有战船,还是顺水而下来得容易。

孙翊有条不紊,一一安排妥当,然后将中军事务交给诸葛亮,自己带着亲卫营,来到阵前观战。

雁岭在江水以西,岭如其名,像一只俯首饮水的大雁,俯瞰江面,长颈伸向江面,两翼展开,迫使江水在这里接连转了几个弯,前后不能相望。在沿江的山岭上,蜀军架起了几十架抛石机,还安排了弓弩手,居高临下,封锁江面。

面对这种地形,蒋钦明智的放弃了水战,弃筏登岸,命人攻取东岸的制高点,设立指挥阵地。

……

守雁岭的蜀军将领是于禁。

看到蒋钦弃筏登岸,派人攻取设在东岸的制高点,他暗自冷笑了一声。

在交趾与太史慈、甘宁交锋近两年,他算是蜀军将领中最了解吴军战法的人之一。依仗着精良的装备和训练,吴军敢于同任何数量相当的对手正面硬捍,即使一时受挫,也能挽回局面,最终取得胜利。

对岸的制高点并不险峻,只要给吴军一天时间,失守是必然的。

于禁当然清楚这一点,所以他也没指望部下能守住那个阵地。他只希望部下多能守一阵子,不要败得太容易,最好能将时间拖到晚上。

他在那道山岭的背后安排了重兵,只等吴军将领入伏。如果能击杀吴军的前军大将,这一战就可以夺人先声,牢牢控制住这道防线,将吴军堵在山里,为曹仁争取一些时间。

如果能够击杀孙翊当然更好,只不过从之前的战斗来看,孙翊虽然年轻,却极谨慎,诱他入伏的可能性太小。于禁只能退而求其次,将目标设定为蒋钦。

蒋钦本是孙策身边的小将,是孙策重点栽培的将领之一。他被安排到孙翊麾下,就是孙策对孙翊的期望,正如吕蒙被安排在孙尚香麾下一般,是孙翊的左膀右臂。

如果能击杀蒋钦,或者生俘他,对双方的军心士气影响自然不小。

于禁在西岸岭上看着东岸战事时,蒋钦也在东岸看着西岸岭上的于禁。负责攻击岭上蜀军的校尉成当派人来说,岭上蜀军不少,但也不算多,最多一天时间,他肯定能拿下阵地。

听完这句话,蒋钦抬头看了看天色,就觉得有些不对。成当作战很勇猛,他如果说一天就能拿下阵地,绝不会拖延半个时辰,只会提前,甚至提前很多。也就是说,如果让他连续攻击,他很可能会在上半夜就拿下阵地。

即使吴军擅长夜战,夜间作战依然是尽可能避免的选择,尤其是在陌生的地形。

这个时间点未免太巧。

按理说,东岸的阵地虽然不如西岸重要,但东岸失守,雁岭防线残缺不全,威力大减,以于禁的经验应该看得出才对。他在交趾作战多时,太史慈的战报里对他的战绩描述很多,蒋钦并不陌生,前几天还特地拿出来复习过。

于禁当然有可能是一时疏忽,或者兵力不足,但蒋钦更愿意相信他另有计划。

取出地图,蒋钦仔细研究了一番,有了一些发现。

东岸这个阵地不仅在河湾之中,三面受敌,背后还有一道被称作仰天窝的南北向山岭。这道山岭与临江的山岭隔着一道不足五十步的深沟,却高出不少,粗略估计,至少有一百丈。

有了这一百多丈的高度差,便可以衍生出多种攻击方法。

蒋钦叫过亲卫,让他通知斥候营校尉,安排人摸到仰天窝上看一看。

斥候营的行动很迅速,下午未时,斥候营送来消息,仰天窝上有不少大树被人砍了。虽然分布很散,又被人精心掩饰过,还是能看得出一些问题。附近的百姓上山伐木烧炭,这是很正常的事,但砍那么粗的树,而且大小差不多,又与制作抛石机所需的木材相近,未免过于巧合。

斥候们担心上面有伏兵,不敢轻举妄动,先送回消息示警,再寻机潜入深处。准确的消息要晚一些,很可能要到明天上午。

斥候们还没侦察到准确的消息,蒋钦心里却有了准备。他有七八成的把握判断,于禁在岭上安排了伏兵。他随即进行了安排,准备打于禁一个反伏击。

入夜时分,成当提前拿下了阵地。蒋钦带着亲卫营,大张旗鼓地登上了阵地,随即叫来成当,仔细盘问交战的经过。当他得知蜀军的阻击一直很顽强,直到入夜之后才迅速崩溃,不由得笑了两声,随即派人向中军报告,请求夜战。

……

于禁看到了蒋钦登上阵地,却没有看到蒋钦派往中军的传令兵。就算看到了,他也绝不会想到蒋钦要向中军汇报的是什么。

戍时,于禁率领精锐三千,悄悄地离开雁岭阵地,进入伏击地点。

在仰天窝上设伏的将领岑白赶来汇报。吴军斥候曾到岭上侦察,有人看到了伐木的痕迹,但是没有生疑。有人一度接近他们埋伏的地点,几乎逼得他们出手。好在他们熟知吴军侦察的习惯,将伏击地点掩饰得极好,这才没有暴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