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无声的军阵:秦始皇兵马俑(第2/2页)

中国人有做巨型雕塑的传统,这主要是佛像雕刻,如四川乐山大佛、山西云岗石窟的大佛。那些巨型雕像表达的都是人对于神的一种崇拜,而秦始皇下令制作的大型铜像,则相反,他不是要膜拜神,而是要世人膜拜他。如果说有神,这个世界的神只有一个,那就是他。

汉初文学家贾谊形容秦始皇的统治,是“振长策而御宇内”——挥舞着鞭子,驱赶天下。秦始皇正是要手持鞭子,驱使天下。秦始皇兵马俑所展现的,正是这种驱使天下的帝王的气势。

当你走进秦始皇兵马俑一号坑,眼前呈现的景象不由你不震惊。数百人的前锋部队在指挥的率领下,列队在前,整装待发。后面跟着数千人的部队,一个个身披铠甲,手握兵器,排成整齐的队形,只等待着一声令下,就要出发。而两旁战马昂首,战车森然而列。你似乎听到骏马嘶鸣,战车辚辚,无数将士高声呐喊,此时天低云沉,宇宙间似乎都在回荡着这样的声音。这个军阵确有一种排山倒海的气势。

但是这种以一人而驱使天下的威权和威势并没有保持多久。秦始皇去世不到三年,秦王朝就被推翻了。他本来盼望以他为“始皇帝”的王朝会传至万世,想不到二世就终结了。

充满生气的彩绘雕塑

兵马俑引起世人轰动,除了它的不凡气势之外,还在于它的雕塑艺术达到极高的水平。

兵马俑的俑人、陶马都和真人真马一样大小,俑人高约1.85米,陶马高约1.6米,全部绘彩(由于掩埋过久,色彩多已脱落)。所有这些俑人和陶马的雕塑,都非常真实,没有夸张变形。每一个俑人的面部表情,包括头型、发型、眼、眉、鼻、唇、耳、胡须等各有特色,体现了每个军士不同的年岁、身份和性格。同时每个俑人和陶马都富有动感,充满生气。

跪射俑   二号坑

我们就从二号坑的跪射俑说起。这类武士俑,头绾发髻,身着战袍,外披铠甲,右膝着地,左腿弯曲,身体微微前倾,双目凝视前方,胸前的两手一上一下,作控弓之状。虽然弓箭已不存,但仍可感觉到准备射击的紧张态势。兵马俑中的立俑都突出其身材高大、体格健壮,而这类跪射俑则更突出其矫健灵便之态,突出其伺机而动、蓄势待发的神情。他们面部的神情也充满生机,眉低垂,鼻微张,耳朵侧竖,正是静听八方之音、等候出击的样子。人身上铠甲的缝褶,也随着人物的动态而显示出变化。人物蹲跪所形成的力点差异,也惟妙惟肖地表现了出来。这样的雕刻,细致入微,使观看的人,似乎觉得他活了起来。

修复后的铜马车   二号坑

马俑在三个陪葬坑中占有很大的数量,共有六百多匹,它们的用处各有不同,有的是拉车的,有的是乘骑战马。陶马的造型比陶俑更加逼真。我们看二号坑的一匹乘骑战马,与真马的大小相当。前有一骑兵静立。马的雕刻风格简洁古朴,令人陶醉。马四蹄伫立,鬃毛竖起,尾巴在静垂中又微微翘起,富有力量感。马的身体骨劲而力丰,腹部微微上缩,前脚上提,后脚下沉,马首高高昂起。马的耳朵凛凛有神。头部的造型更是令人称绝,面部如斧头削出,硬朗中显示出洗练。鼻子微张,而唇吻略闭,眼睛突出,十分传神。

秦始皇兵马俑方阵的这些彩绘雕塑,如此写实,如此传神,细节处理如此微妙,整体姿态如此富有动感,使人们对于两千多年前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水平,有了一种全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