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中国服饰的东方神韵(第2/2页)

唐   周日方   簪花仕女图(局部)

在中国服饰史上,蜡染是一种流传时间长、流行范围大、使用领域广的服装工艺。从新疆到东北,从西南边陲到江南水乡,蜡染工艺都有流传。贵州是蜡染最普及的地方,贵州女子特别喜爱这种服装形式,至今在贵州有些地方,女子们穿戴的衣服、头巾、围腰、裙子等,大多都是蜡染制成的。

蜡染至今还有其活力,这是因为它具有本色自然的美。

蜡染是在布匹着色的过程中,以蜂蜡作为防止染色的材料,从而形成特殊的效果。蜡染的制作过程是:先熔化好蜂蜡,用铜制的蜡刀蘸着熔化的蜂蜡,在白布上画出纹理。等到蜂蜡干了之后,将布匹放到事先准备的蓝靛缸内染色。染好之后,用沸水煮去蜂蜡,再用水冲净。这样就会在蓝色的底布上显现出白色的纹理——因为蜂蜡是防染的。

在染色的过程中,会出现奇特的冰纹现象。因为蜂蜡干了之后,会产生一些裂纹,这些裂纹在染色的过程中渗透进色彩,于是形成了如冰花式样的美妙纹理。这样的纹理不是人工的,是自然天成的,它对于蜡染就像开片之于瓷器一样,可以说是蜡染的灵魂。

绚烂的戏剧服饰

戏剧服饰是中国传统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戏剧服饰是从人们平时服饰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中国传统服饰很多重要特点凝固在戏剧服饰中。

戏剧服饰又称“行头”。戏剧中的角色行当,都有自己的行头。在舞台上,一般通过行头,就能判别出角色的身份。如旦角,因为服饰的不同,又有青衣、花旦等分别。青衣旦,又称正旦,是戏剧旦角的主要角色,她们一般是端庄正派的人物,以青年和中年女性为主(老年女性则为老旦),如《孟姜女哭长城》的孟姜女、《祭江》里的孙尚香、《三击掌》里的王宝钏等。在服饰上,青衣旦穿戴素雅,一般穿青褶子,所以人们又称青衣为青衫。花旦在服饰上与青衣明显不同,她们一般是天真活泼的少女,戏服也极尽妖娆曼丽之态。花旦多穿着短衣或裙袄,配上坎肩、围裙等,并在腰前系有饰物(又称四喜带),这形成了戏剧服饰中最美丽的行头。

中国戏剧的服饰注意与人物性格、身份甚至心情相配合,如青衣的角色多是生活坎坷,性格抑郁,她们的服饰相对以冷色调为主。而花旦与之完全不同,她们的性格多开朗活泼,这与其花枝招展的服饰正相合。

中国戏剧服饰体现出传统美学追求的镂金错彩的美。如京剧《长坂坡》中的赵云形象就给人这样的感觉。这出著名的戏剧写刘备在当阳长阪坡被曹操大军所追,妻儿也在乱军中失散。赵云单枪匹马,闯入乱军之中要救出刘备。戏剧中写赵云不可一世的气势,一人纵横,万人难敌。既写出他的大将气度、他的赤胆忠心,更突出了他的英武之气。赵云的服饰体现出中国戏剧武生的特征,脸上涂红色,象征赤胆忠心、英勇无畏。身穿华丽袍服,披龙纹披肩,背后插着四面三角形缎质小旗,随着人物舞动,小旗翻飞,身上的服饰如流光闪动,凛凛有生气的人物形象跃然台上。

中国戏剧服饰中旦角的水袖极有魅力。宽宽大大的袖子,在人物的舞动下,如行云流水一般,所以叫水袖。学习戏剧的人要学甩水袖,这可不是轻易掌握的本领。水袖甩得好,与女子曼妙的身躯相互辉映,会产生特殊的戏剧效果。伴着咿咿呀呀的唱腔,旦角轻展水袖,在空中飞舞,将观众带入缠绵悱恻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