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茶香四溢的人生(第2/3页)

号称天下第一泉的济南趵突泉

中国人还有以雪水煮茶的风习。“冬窗里,烹茶扫雪,一碗读书灯”,成了读书人追求的境界。然而,雪虽白,却易污染,所以烹茶人又喜欢取新雪。《红楼梦》中就记载以雪水烹茶的事,贾宝玉有诗说:“却喜侍儿知试茗,扫将新雪及时烹。”刚刚下的雪,成了烹茶的原料。大观园中栊翠庵的妙玉请宝玉、黛玉、宝钗吃茶,黛玉随口问:“这水也是旧年的雨水?”却引出了妙玉的一大段议论:“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那一鬼脸青的花瓮一瓮,总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开了。我只吃过一回,这是第二回了。你怎么尝不出来?隔年蠲的雨水哪有这样轻淳,如何吃得?”可见这位妙玉对茶水何等讲究。梅花上的雪水烹茶,那梅花的清香也会溶进茶香中去了。

一碗茶

饮茶须要好水,所以中国人形成了爱泉的传统,泉因人好茶而得名。相传陆羽行遍天下,尝各地之水,后来以济南趵突泉为天下第一泉,以无锡惠山泉为天下第二泉,以杭州龙井的虎跑泉为天下第三泉。

论完了水,才看茶叶本身。中国种茶的历史悠长,茶叶的种类很多,从制作方法上,可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黑茶、花茶等。绿茶是中国茶的主要种类,占产量的七成左右。著名的绿茶有杭州的龙井茶、江苏的碧螺春和安徽的黄山毛峰、六安瓜片等。红茶是经过发酵的茶,以安徽的祁门红茶、云南的滇红茶最为著名。乌龙茶属青茶,主要产于福建武夷山和台湾。黑茶以云南的普洱茶为代表,在已制好的晒青绿毛茶上浇上水,再经过发酵制成黑茶。花茶的种类很多,是北方人喜欢饮用的茶饮,如菊花茶、茉莉花茶。

三看茶具。中国人对茶具很讲究,茶具有瓷器的,有陶制的,又有玻璃茶具、木制茶具等。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的发达,也为茶具的讲究提供了基础。但中国人的茶具并不总是用瓷器,陶具往往成为饮茶人的至爱,南方太湖之畔宜兴的紫砂陶器茶具受到人们的普遍喜欢,至今仍然有很大的影响力。

宜兴窑瓜式壶   清宣统

宜兴窑提梁壶   清中期

四看火候。中国饮茶讲究火候。一要活。苏轼有诗说:“活水须得活火煎。”煎茶的活火,指的是炭火。二要慢,炭火正好符合这一要求。木炭起火缓慢,有山林野逸之态,而无烟火气,喝茶人忌讳烟火气。茶水烧沸之后,一煮如蟹眼,水面生泡,还不宜用来冲茶。这被称为嫩水,嫩水水气未消,不能急着泡。二煮如松涛,水开,水声大。这时的水略歇片刻,方可泡茶。中国人喝茶有候茶的习俗,因为过开的水,势太旺,会败掉茶香。水煮数开之后,被称为老水,老水泡茶便无味。

中国茶道中,有四观的说法,即观色、香、味、形。

一观色,不同的茶有不同的色。红茶、绿茶、青茶(主要指乌龙茶)、白茶(有白色茸毛的茶叶)、黑茶(如普洱茶),颜色不同,在煮茶中,对色又有不同的要求。

如绿茶讲究新鲜,以春茶为佳,明前茶(清明之前采摘)、雨前茶(谷雨之前采摘)最受宠爱。这些早春的茶叶鲜嫩可人,青绿中透出茸茸的黄意,用透明的玻璃杯冲泡最佳。乌龙茶色泽凝重深幽,茶汤厚,用茶壶冲泡,倒出的茶水颜色金黄。

二观香,好茶应有特殊的清香。中国人喝茶有三受的说法:一是鼻受,茶一入盅,凑前一嗅,溢出的香味扑鼻,未饮即领其香气;二是舌受,茶一入口即合唇,香味如从口中溢出;三是心受,好的茶叶余香满口,清气拂拂,如入心中,使人久久难忘。

三观味。说到茶味,懂茶的人最重苦味。茶本来就有淡淡涩涩的苦味,喝了茶,品着苦味,慢慢喝去,尝出甜来,正所谓苦后甘来。

四观形,喝茶要看形。尤其是绿茶。雨前的龙井茶,嫩嫩的叶子,从云雾中摘来,在白色的茶盏中,水一冲泡,朵朵直立,然后芽尖又慢慢展开,待舒展之后,又徐徐下沉,摇曳生姿。又如六安瓜片,叶的外缘,弯中微翘,就像一片瓜子,色泽宝绿润亮,冲泡杯中,形如金色莲花,形状很美,历来受到人们的推崇。

好的茶叶是色香味形的合一, 须要人们慢慢地品尝,所以中国人说喝茶叫品茶,慢慢地享用,急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