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拜占庭 上帝的愤怒(第2/2页)

据创作于6世纪的耶稣与圣麦纳斯画像。原作为木版蛋彩画像,长宽均为57厘米,现藏于法国巴黎卢浮宫。

利奥三世已经犯了众怒。

愤怒席卷了希腊半岛和意大利,尤其是在利奥三世试图加倍征收财产税以后。某些地方的军队甚至发生兵变,只是由于教皇格列高利二世(Gregorius Ⅱ)的劝阻,他们才停止了另立皇帝和进攻君士坦丁堡的动作。

然而罗马教会的态度却很鲜明。格列高利二世正本清源地说:向圣像行礼不是崇拜而是致敬,皇帝的说法完全是混淆是非。而且,为了捍卫罗马对宗教事务的领导权,这位教皇毫不客气地宣布圣像破坏运动是异端(heresy)。

判定为异端是基督教内部斗争的杀手锏。在这种斗争中,对付持不同意见者最便当和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利用手中的权力宣布对方是异端。前面说过的阿里乌派、一性论和一志论就享受过这种待遇,现在轮到利奥三世主导的运动。

呵呵,罗马教会也当仁不让。

利奥三世的答复,则是在公元733年派了一支舰队前往意大利,很可能是要像君士坦斯对待马丁那样对付教皇。这时的教皇已经是格列高利三世(Gregorius Ⅲ)。此君比他的前任更加强硬,竟在两年前召开会议,宣布将赞成圣像破坏运动的人开除教籍,并停止向拜占庭国库缴纳贡金。

皇帝陛下当然不能容忍。尽管他派出的舰队在亚得里亚海的风暴中沉没了,他的固执却变本加厉。作为报复,他宣布将西西里和意大利南部划出罗马教区,将这些地区的教廷司法权移交君士坦丁堡宗主教。他还没收了教皇在西西里的地产,看来皇帝的愤怒也不可等闲视之。

公元741年,利奥三世死于水肿病。在反对派看来,恐怕这才体现了上帝的愤怒。何况此前在君士坦丁堡还发生了地震,尽管同年拜占庭也击退了阿拉伯人的进攻。

这笔账,也许永远都算不清。

圣像破坏运动却仍在继续。公元754年,利奥三世的继承人君士坦丁五世(Constantine Ⅴ)召开会议,宣布圣像崇拜就是偶像崇拜,皇帝有权干预教会。会后,许多修道院被迫关闭或者变成兵营,大批教士被迫还俗,大量教产也被收归国有。愤怒的罗马教皇则针锋相对地宣布,给予拜占庭皇帝及其追随者以“绝罚”处分。依照教规,受到绝罚处分的教徒将被教众孤立,而且死后不能进入天堂。

皇帝当然不会被吓倒,案子却翻了过来。两个支持圣像的女人——女皇艾琳(Irene)和皇太后狄奥多拉(Theodora)让利奥三世的所有努力都打了水漂。后者甚至在843年让东部教会做出决定,将反对圣像崇拜的人开除教籍。[6]

但这已是利奥三世去世以后太多年份的事,彻底失望的教皇也早就开始谋求他人的支持。为此,他不惜把王冠戴在了蛮族的头上,从而翻开了欧洲历史新的一页。

[6]公元787年,宗教会议下令恢复圣像,宣布教徒敬拜的只是圣像代表的神。815年,宗教会议又对圣像和偶像做了明确区分,并要求将圣像挂在信众无法够得着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