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阿拉伯 半岛(第2/2页)

这就是渗渗泉和克尔白。

克尔白是Ka‘ba(阿拉伯语,以下无另注者皆同)的音译,意思是“立方体的房屋”。这座四方盒子般的建筑物之所以神圣,是因为其中藏有一块黑色的陨石。它被认为是天上掉下来的圣物,而且据说是人类的始祖所安放。克尔白旁边的渗渗泉(Bir’Zam-zam)同样不凡,它是阿拉伯人的先祖在造物主的指引下挖出甚至一脚踩出来的。[5]

神奇而神圣的黑陨石和渗渗泉,让麦加在成为伊斯兰教第一圣地之前就成为阿拉伯人的朝觐中心,也为这座城市赢得了和平。隋文帝开皇六年,也就是穆罕默德十六岁的公元586年以后,麦加被各部落约定为不得斗殴的禁地,管理事务和维持秩序的监护权则被交给了古来氏人。[6]

古来氏(Quraysh)一词的本义是钱币或鲨鱼,但无论哪种解释用于这个部落都很合适。事实上他们就是贝都因人当中的大鳄,不但全民经商,而且多财善贾,尽管他们原本以游牧和掠夺为生。但当希贾兹成为“生财之道”后,精明的古来氏人立即就放下了屠刀,转而依靠出租骆驼和护送商队发家致富,并发展为定居麦加的专业化商贸部落。[7]

成为商贸民族的古来氏人无疑很懂生意经。他们不但成功地把麦加变成了希贾兹商道上的队商城市,也很好地维护着这座城市朝觐中心的地位,并利用禁地和禁月的惯例大做文章。在约定禁止斗殴的月份,他们为前来朝觐并进行交易的中西部阿拉伯人提供种种方便,甚至还组织一年一次的乌卡兹(Ukaz)集市,就像现在的贸洽会和商品展。

麦加日趋繁荣。

繁荣的麦加吸引着八方来客,无论他们是要在那朴素的圣殿进行虔诚的祈祷,还是要在那多彩的市场进行公平的交易。总之,在先知宣示天启之前,麦加已经同时成为半岛的商业中心和宗教中心。尽管严格地说,此时的麦加还只能称作朝觐中心,但成为宗教中心却只是早晚的事。

这就既不同于主要是政治中心的中国都邑,也不同于主要是商业中心的希腊城邦。由此诞生出来的,当然就既不可能是中国式的大陆农耕文明,也不可能是希腊式的海洋工商文明,而只能是二者之外的第三种——游牧商贸文明。

事实上伊斯兰文明的生命种子,就孕育在贝都因人从游牧到商贸的华丽转身,麦加两个中心的双重性格,以及犹太教和基督教通过商道的传播之中。这就让阿拉伯半岛凝聚了极具创造性的力量,也使伊斯兰作为世界宗教而兴起成为可能。尽管这历史使命的完成还需要另一座城市给力,但不管怎么说,新文明已是呼之欲出。

现在需要的,只是一位先知,一位领路人。

我们知道,他就是穆罕默德。

[1]本章所述史实依据《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民族卷》,《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宗教卷》,任继愈主编《宗教词典》,刘明翰主编《世界通史·中世纪卷》,美国时代生活公司《全球通史·伊斯兰的脚步》,(美国)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美国)罗宾·多克《伊斯兰世界帝国》,(美国)威廉·穆尔《阿拉伯帝国》,(美国)塔比特·A.J.阿卜杜拉《伊拉克史》,(日本)羽田正《“伊斯兰世界”概念的形成》,(埃及)穆罕默德·胡泽里《穆罕默德传》,金宜久主编《伊斯兰教》,金宜久主编《伊斯兰教文化150问》,哈全安、周术情《哈里发国家的浮沉》。

[2]在基督教的传说中,东方三博士送给婴儿耶稣的礼物便是黄金、乳香和没药,见《圣经·新约·马太福音》。

[3]关于队商城市的概念,详请参看金宜久《伊斯兰教》。

[4]称麦加为“没有庄稼的山谷”是《古兰经》的说法,见《古兰经》14:37。本书所引《古兰经》,均使用马坚的译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标注方式则依照学术惯例,冒号前为章数,后为节数,以下不再说明。

[5]关于渗渗泉的说法很多,这里不讨论。

[6]古来氏有多种汉译,本书采用马坚所译《古兰经》的译法。关于麦加成为禁地的史实,见任继愈主编《宗教词典》。

[7]金宜久主编《伊斯兰教》称:古来氏一词的本义是鲨鱼,大约起源于古老的图腾崇拜,后来则有“聚敛财富”和“从事贸易获取利润”之意。本书认为,也可以解释为“像鲨鱼一样聚敛财富”。另一说认为古来氏是钱币,这里不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