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阿拉伯 伊斯兰(第2/2页)

末日是惊心动魄的。那时,所有的死者都要复活,然后逐一接受安拉的审判。生前行善者将进入天园,作恶者将坠入火狱;功过相抵者则悬在半空,既能望见天园之乐,又能看见火狱之苦,不能不祈求安拉的赦宥。[21]

这就与基督教颇为相近,但伊斯兰教不承认原罪。他们认为人是生而纯洁的,有罪只因不顺从安拉。因此,作为穆斯林,最重要的就是对安拉和先知坚信不疑。也因此,伊斯兰教的五项功课之首就是念功,也就是念诵清真言——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主使者。

清真言是伊斯兰教基本信仰的纲领性表达,因此是每个穆斯林一生中讲得最多的话。在某些隆重的场合,比如入教时和临终前,则不但要念诵清真言,还要念诵作证言——我作证: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真主的独一无可怀疑;我又作证:穆罕默德是真主的奴仆和使者。

显然,清真言和作证言的主要内容完全一致。那么,有了清真言,为什么还要念诵作证言呢?

为了坚定信仰。

实际上,清真言和作证言虽然内容基本一样,口气却不相同。虔诚地念诵“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主使者”已是信仰的表白,再加上“我作证”就更加显得坚定不移。所以,这两句话必须念出来,以示公开表白。

君无戏言,穆斯林也一样。

除了念诵清真言和作证言,穆斯林每天都要礼拜,并在先知第一次得到天启的莱麦丹月斋戒。如有条件,一生中至少到麦加朝觐一次,不具备条件的则可请人代为履行。

此外还有纳课,也就是按照一定比例上交正常开支以外盈余财产的部分,用于扶贫济困和宗教事务。由于这是“奉主命”而定的宗教义务,是能够让安拉喜悦的事情,所以叫天课(Zakāt,音译扎卡特)。念诵、礼拜、斋戒、纳课和朝觐简称念、礼、斋、课、朝,是穆斯林的五项功课。

有了六大信仰和五项功课,伊斯兰作为宗教已是相当地完备。问题在于,这种宗教为什么能使阿拉伯人在短短不到百年的时间内,迅速由沙漠部落结成的松散联盟,发展为强大的世界帝国;又在阿拉伯帝国灭亡以后,继续保持向世界各地传播和渗透的态势,终至成为不受王朝兴衰影响,能够依靠自身机制和力量屹立不倒的世界性宗教?

其中奥秘,究竟何在?

[12]安拉又称胡达,是通用波斯语的穆斯林对安拉的称谓。

[13]关于这一点,《古兰经》有明确表示:他是我们的主,也是你们的主。我们所崇拜的和你们所崇拜的是同一个神明,我们是归顺他的。见《古兰经》2:139,29:46。

[14]据称伊斯兰教一共有十二万四千名先知,三百一十五位使者。《古兰经》中提到的二十八位先知都是使者。见任继愈主编《宗教词典》。

[15]《古兰经》传达安拉的旨意说:我在每个民族中,确已派遣一个使者。见《古兰经》16:36。

[16]《古兰经》明确表示:妄言真主确是三位中之一的人,确已不信道了。除独一的主宰外,绝无应受崇拜的。如果他们不停止妄言,那么,他们中不信道的人,必遭痛苦的刑罚。见《古兰经》5:73。

[17]《古兰经》明确指出,尔撒(耶稣)“只是真主的使者”,安拉“绝无子嗣”。穆罕默德也“只是一个警告者”。除独一至尊的真主外,绝无应受崇拜的。见《古兰经》4:171,38:65。因此,穆斯林对有人把他们的宗教称为“穆罕默德教”十分反感。因为基督徒崇拜基督,当然可以叫基督教。穆斯林却只顺从真主,他们的宗教是顺从真主旨意的宗教,只能叫伊斯兰教。

[18]伊斯兰教的经典除了《古兰经》还有圣训,即穆罕默德的言行,这里不讨论。

[19]见《古兰经》1:1-7。

[20]关于六大信仰的问题,学术界有争议,这里不讨论。

[21]见《古兰经》7: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