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禅 六祖惠能(第2/2页)

有人说:因缘合和。

也有人说:幡不动,风自动。

这时,惠能从人群中站了出来,对众僧一声断喝:什么风动,什么幡动,都不过是你们心动!

正在一旁休息的印宗法师大吃一惊。他客客气气地把惠能请进方丈,继续探讨风幡问题。惠能从容不迫,将原理慢慢道来。印宗越听越入迷,竟不知不觉站起来说:早就风闻五祖的法嗣到了岭南,莫非就是行者您?

惠能说:不敢。

印宗说:请出示衣钵,以告众人。

惠能这才把衣钵拿了出来,印宗则为惠能剃度,然后拜惠能为师。此后,惠能便在岭南升坛、说法、收徒,创立了禅宗的南宗,以神秀为代表的一派则称为北宗。

这时,距离玄奘法师回到长安三十一年,距离惠能到黄梅双峰山拜见弘忍十五年。想当初,惠能曾对弘忍说,人有南北,佛性没有,何曾料到禅宗却会分南北呢?[17]

此后的禅宗也只有法嗣,不传衣钵。是啊,南宗和北宗都自称正宗,如果一定要以衣钵为证,岂不会祸起萧墙大打出手?相反,不传衣钵,接班的人数就不受限制,必将有利佛法的弘扬。更何况,本来无一物,要什么衣钵呢?

事实上,六祖之后,法嗣就不再一脉单传,甚至还各自开宗立派。也不称祖,称世,包括四祖和五祖旁出的(见上页表,后面提到的人物关系亦见此表)。可以说,从菩提达摩到六祖惠能,便相当于阿拉伯人的四大哈里发,北宗和南宗则相当于伍麦叶和阿巴斯王朝。只不过,禅宗的伍麦叶和阿巴斯是同时并存,至少开始的时候是这样。

然而最终风行于中华大地的却是南宗,后来人们说到禅宗指的也是它。南宗与禅宗合而为一,提到北宗时才需要特别加以说明。这样看,惠能其实是中土禅宗的初祖,因此也只有记录惠能言论的著作才叫做经,即《六祖坛经》。

这可是佛祖才能享受的待遇。

那么,这又是为什么呢?

[16]星云法师《六祖坛经讲话》即认为是自谦。另,此事发生在什么时候,说法不一。《五灯会元》记为惠能出家前,《六祖坛经》记为在弘忍处受衣钵后,到法性寺亮明身份前。

[17]关于惠能的生平,历来说法不一。据《五灯会元》卷一,他到黄梅双峰山拜弘忍为师是在唐高宗咸亨二年(671),现身广州法性寺是在仪凤元年(676),之间只有五年,与王维、柳宗元所作《碑铭》称其隐居南海十六载的说法明显不符。本书采信徐文明《六祖惠能的生平和思想》一文研究成果:惠能到黄梅是在唐高宗龙朔元年(661),现身广州法性寺是在仪凤元年(676)正月八日,实际时间十五年,跨年计算十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