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禅 立地成佛(第2/2页)

如此说来,再苦再难也不要紧?

不要紧。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作恶多端也没关系?

没关系。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难怪那么多人喜欢禅宗,也难怪禅宗会被骂作“精神鸦片”了。是啊,按照“苦海无边”的逻辑,社会不公你不要抱怨,被人欺负也不要反抗,那只怪你自己不觉悟。如果你肯回头望望,就能看见那彼岸世界的灯火闪亮。

江湖骗子、不法奸商、贪官污吏,甚至窃国大盗,则不妨依然故我。反正只要在适当的时候放下屠刀,佛界仍有你一席地位,此前则尽管纸醉金迷,杀人放火,男盗女娼。禅宗已经为你留下后路,并且准备了心灵鸡汤。

如此说教,难道不是精致的骗局?[24]

然而这是误读和误解。禅宗从来就没有说过要解决现实问题。他们没这个能力,也没这个愿望。他们所说的一切都只在宗教的范围内,而且只是阐明一个基本原理:众生与佛的区别就在迷与悟,任何人都有成佛的可能。所谓“回头是岸”云云,不过为了打消顾虑的极而言之。

因此,如果你要面对现实,完全可以不理睬禅宗。

何况觉悟二字真是谈何容易。它就像孔子的仁,一方面想要就有(我欲仁,斯仁至矣),另方面又难以企及(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正可谓近在眼前,远在天边。[25]

想想也是。真那么简单,岂非满街是佛?

那么,不能成佛,问题在哪?

在执。

什么是执?就是一根筋,死心眼,不开窍,非在一棵树上吊死不可。执则迷,迷则不悟,叫“执迷不悟”。这是一切众生的通病,就连某些号称禅师的人也未能免俗。比如唐末禅师祖印明,便曾这样向惠能叫板:

六祖当年不丈夫,请人书壁自糊涂。

明明有偈言无物,却受他家一钵盂。

意思也很清楚:你既然已知菩提无树,明镜非台,四大皆空,万法皆无,为什么还要夺人衣钵?如此知行不一,骂作糊涂已是口下留情,且看他如何对答。

回答很容易,反问一句就够了:你既然透彻了悟,又何必多管闲事?衣钵固然空无,是非何尝不是?更何况,知道色相是色相,色相就不是色相;明白空无是空无,空无就不再空无。如此,则衣钵的受与不受,有何区别?

呵呵,既明万事皆无物,何必管他受钵盂!

然而我们却只能说祖印明悟性不够,却不能指责他批评了六祖惠能。他是可以骂的,而且应该骂,必须骂。

因为禅宗的特色就是“呵佛骂祖”。

[18]见《六祖坛经·定慧品》。

[19]请参看世亲《佛性论》卷二。

[20]见《大涅槃经》。

[21]见敦煌本《六祖坛经·见真佛解脱颂》。

[22]见《景德传灯录》卷三,并参看《五灯会元》卷一。

[23]见《六祖坛经·般若品》。

[24]请参看范文澜《中国通史》第四册。

[25]孔子这两句话均见《论语·述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