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错再错(第3/4页)

其实袁术用不着瞧不起袁绍,他们这哥俩半斤八两,共同的特点是出身高贵,自命不凡,愚蠢透顶。而且他们的愚蠢是跟他们的狂妄成正比的,袁绍比曹操狂妄,也比曹操愚蠢;袁术比袁绍狂妄,也比袁绍愚蠢;一个比一个牛,一个比一个蠢。当时袁术接到袁绍要另立刘虞为帝的信以后,就在肚子里面冷笑,哼,真不愧是小老婆养的,想出这么个馊主意,另立皇帝,你立自个儿啊!怎么这么没出息啊,这个小老婆生的就是没出息,是不是,你想想我们老袁家“四世三公”,你再弄个皇帝出来你了不起就是“五世三公”嘛,你不还就是个“公”吗!但是袁术他话不能这么说,他回封信表现得大义凛然说:我只知道消灭董卓,不知道别的。

袁术的话当时说得冠冕堂皇,其实他是另有打算。在那个动乱的年代,乱世枭雄们面对皇帝的宝座都动了不少的心思,董卓采取的方式是废立,袁绍采取的方式是另立,袁术的方式就更猖狂,也更愚蠢。那么,袁术当时心里想的是什么呢?

实际上他心里头是准备自己做皇帝,这就是第三种做法——“自立”。袁术的逻辑是这样的:一,天下已经打乱,大汉王朝已行将就木,迟早要有别的家族来替代刘氏家族;二,当今之世,有资格、有能力替代他们老刘家的就是咱老袁家,因为我老袁家“四世三公”啊,已经有了足够的政治资本;三,我们老袁家最有资格替代现任皇帝的是我袁术,为什么呢,我是嫡出,袁绍他是庶出,哪有小老婆生的人当皇帝的道理呢。更何况袁术这个时候他得了一个宝贝,什么宝贝呢?传国玉玺。传国玉玺是当年洛阳之乱的时候被太监从宫殿里偷出来,又被孙坚缴获的,因为在那个天下大乱的时候,我上一集讲过就是所有的诸侯都是不敢进军去打董卓的,只有曹操去打了,又打败了,其实还有一个人去打了,就是孙坚,就是孙权的父亲孙坚。孙坚是个英雄,一直杀进洛阳城,把董卓赶跑了,那么孙坚到洛阳以后他就得到了这块传国玉玺。后来孙坚战败了以后这个玉玺就到了他夫人手上,被袁术知道以后就把孙坚的夫人扣做人质,硬是把这个玉玺要了过来,捏在自己的手上。这一回袁术就叫做耗子腰里别了杆枪,起了打猫的心思,他觉得下一任的中国皇帝非他袁术莫属。

到了公元197年,袁术按耐不住,正式称帝。但是袁术的这个做法同样招来一片反对,首先他的部下就不赞成,袁术打算称帝的时候他也开了一个会,说大家看现在天下大乱,得有人出来收拾局面,我袁某打算顺应天意和民意,大家看怎么样啊?他虽然没说我要当皇帝,他说我要顺应天意和民意,大家就明白他是要当皇帝。他的属下就说,袁公,当年周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尚且服侍殷纣王,请问您比得上周文王吗?当今圣上难道是殷纣王吗?这就是不赞成嘛。袁术没有办法,只好说算散会,然后又去征求意见,所有的反馈全是反对。和他关系好的诸侯都反对,比方说孙策,孙策本来跟他关系还不错,一听说他当皇帝,马上写封信来绝交。那么袁术没有办法就去找吕布,派一个使者到吕布那儿说,咱们结个儿女亲家,我让我的儿子娶你的女儿做媳妇,你看怎么样;吕布说你谋反,把他的使节扣起来,把袁术写来的信送到许昌上交朝廷。袁术勃然大怒就去打吕布,结果又打败了。

所以这个时候的袁术已经是众叛亲离,四面楚歌。于是曹操出手了,这个时候的曹操已经非比寻常,他已经到洛阳城迎奉了天子,而且把天子迎到了他自己的根据地许县,改称许都,已经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了,哪里容得了袁术这个小丑出来跳梁。于是曹操决定亲自征讨袁术。

公元197年,袁术公然称帝,而此时董卓已死,袁绍另立皇帝的阴谋也没有得逞,曹操已经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个时候袁术称帝,就意味着一个国家出现了两个皇帝,也意味着这个国家的公开分裂,这就理所当然地遭到诸侯们的反对,尤其是主张国家统一的曹操的反对。但是袁术却一意孤行,自立皇帝,那么袁术自立皇帝以后他的下场又如何呢?

袁术一听到曹操来打他,当时就吓个半死,掉头就跑,根本不敢迎战。往哪儿跑,往南跑,因为袁术的根据地在淮南。跑到半路的时候发现没有军粮了,军粮到哪儿去了呢?被他的丞相分给了当地的饥民、灾民。袁术把丞相叫来说,你怎么回事儿,你怎么把我的军粮都分给老百姓了?丞相说什么,我们反正是死路一条了,你看我们这样搞下去还有活路吗?那还不如死之前做点好事。说明什么呢,说明他不得人心,所以这个时候袁术也发现自己恐怕已经变成了过街老鼠。不过袁术还是不死心,他又苦苦地撑了两年,到了公元199年,袁术终于发现他这个冒牌皇帝实在是做不下去了,但是他还又不甘心,他就决定把自己获得的那个宝贝,那个传国玉玺送给袁绍,我袁术当不成了,袁绍当吧,好歹也是咱们袁家的人当啊。这个时候他又承认袁绍是他哥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