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 青梅煮酒(第4/5页)

有英雄之志。而且这个例子还说明什么?说明刘备有英雄之气。刘备并不是我们想象的窝窝囊囊、只会跑只会哭的窝囊废,他也是性情中人。?

第三点,刘备有英雄之魂。我们知道刘备的前半生是很糟糕的,史书上的说法是八个字: 五易其主,四失妻子。 不停地投靠他人,又不停地遭到挫折和失败。说实在,换了别人,尤其是一个以英雄自诩的人,不说是早就自杀了吧,至少也早就灰心丧气了,早就不耐烦了。但是我们看看史书上的记载,何曾见过刘备灰心丧气,只见他屡败屡战,他不甘心啊,这说明什么?说明他有英雄之魂。?

最后一点,刘备有英雄之义。对于刘备这个人,史书上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评价,一个评价是吕布的部将的评价,因为刘备短时间地投靠过吕布,吕部的部将当时就跟吕布说,刘备这个人 反覆难养

这是个反复无常的小人,养不住的白眼狼,你别养他了,叫做“反覆难养”。另一个评价是袁绍做出来的,说 刘玄德弘雅有信义

说刘备这个人是很讲诚信和义气的,袁绍也还是会看人的,也不是那么差。那么这个评价是相反的,但是不矛盾,为什么不矛盾呢?很简单,看对谁。刘备是一个有英雄之志、英雄之气、英雄之魂的人,所以他绝不会心甘情愿地、长时间地、永远地寄人篱下,所以对于他的投靠对象他是“反覆难养”;但作为一个英雄他肯定要广纳人才,团结一批人来完成他的事业,所以他对于他的依靠对象他是“弘雅有信义”。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关羽和张飞,关羽和张飞跟了刘备以后就跟了一辈子,关羽还来了一个千里走单骑,为什么?就是刘备重义啊。按照史书上的记载,刘备和关羽、张飞的这个关系表面上看是兄弟,实际上是君臣,因为一旦出席正式场合的时候刘备坐在当中,关羽和张飞是站在后面的,对外他们是君臣关系。回家是兄弟关系,书上的记载叫做“寝则同床”,就是刘备经常是跟他这两个兄弟睡在一张床上的,这就是英雄之义,这就是兄弟情谊。只不过呢,我有一点没弄明白,就是刘备和关羽、张飞都睡在一张床上的时候他们的太太在哪里??

刘备是英雄,关羽看出来了,张飞看出来了,后来诸葛亮也看出来了,那要说曹操看不出来恐怕讲不通,应该说曹操也看出来了,那么问题在于曹操看出来不等于要说出来啊。 ?

*?曹操能够在东汉末年的乱世中,在所有人都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先一步把汉献帝迁到自己的地盘许县,从而挟天子以令诸侯,这说明曹操是一个深谋远虑的人,但为什么在青梅煮酒的时候,曹操却会当着刘备的面说只有自己和刘备才是当今天下的英雄?说这句话的时候,他到底是怎么想的?对于这件事情,易中天先生又是怎样分析的呢??

他为什么要说出来呢?我们现在也只能提供几种猜测性的意见供大家参考,不能是定论。一种猜测性的意见,是曹操这个人还是不够稳重,因为他毕竟是性情中人,有诗人气质,可能哪天酒喝多了一点,一不小心就把不该说的话说出来了,有这种可能。第二种可能也可以理解为火力侦察、敲山震虎,那我就跟你说出来,看你认不认,看你怎么行动,且看他如何动作,这也可以解释。意思就是说,咱俩谁也别装孙子,咱俩心里都明白,咱俩谁也不比谁聪明,谁也不比谁傻,天下英雄就咱俩,你看着办。果然刘备孙子装不下去了,找个机会溜之大吉。?

那么刘备逃走是可以理解的,搁我们也得逃啊,人家把话都说到这份上了你还不走,等死啊。可曹操为什么要放呢?这个又想不通啊,也只能提出一点猜测性的意见。第一种可能,曹操现在还不是奸雄,他还不那么心狠手辣,等曹操到了晚年变成地地道道的奸雄的时候他杀起人来真是不眨眼睛,包括杀掉了人品一流的崔琰和智慧一流的荀彧。第二种可能,是曹操这个时候还要做容人状,当时程昱他们建议曹操杀掉刘备的时候曹操的回答是这样的,说“方今收天下英雄之时,杀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

现在正是收买人心的时候,刘备他又孙子装得很好是吧,你找不到他什么过错,大家又认为他是个英雄,你把他杀了,你失天下人之心,这个不行。那么第三种可能,是我个人认为可能性最大的一种,就是曹操虽然看出了刘备有英雄之志、英雄之气、英雄之魂、英雄之义,是个英雄,但没有用武之地,没有地盘,没有军队,没有自己的军事集团,而一个没有用武之地的英雄可以不算是英雄,可以不必太防范,可以等他将来像模像样是个英雄的时候再收拾不迟。我个人认为这一种可能性也许较大,反正不管是出于一种什么样的原因,总而言之曹操是把刘备放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