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 借刀杀人(第2/5页)

刘表也知道祢衡是个人才,对祢衡也很客气。祢衡也对刘表很客气,但是过了没多久他老毛病犯了,他开始骂刘表。这刘表受不了啊,就把他打发到黄祖那去。黄祖对这个祢衡也很尊重,也很客气,祢衡也过了几天安生日子。搞着搞着,老毛病又犯了,他又开始骂黄祖。有一次黄祖大摆宴席,大会宾客,祢衡就口出狂言,黄祖也喝了几杯了,就很生气,说你怎么这样说话?拉下去打屁股。这个祢衡就跳起来说,你敢打我屁股!就跳起来骂。这个黄祖是个大老粗啊,是个军阀,哪儿受得了这个,给我砍了,拉出去给我砍了。这个黄祖周围的人是早就恨祢衡,一听说黄祖下了命令说拉出去砍了,赶快手忙脚乱,拉出去,啪,一刀就砍了。等到黄祖的儿子得到消息骑马赶过来救的时候,人头落地了。祢衡就这么死了,享年二十六岁。

*恃才傲物、狂熬不羁的祢衡,几经辗转,最终惨死在野蛮军阀黄祖的手下。祢衡的死多少让人联想到曹操,有人认为,这是曹操心胸狭窄、不能容人,才把祢衡送到刘表那儿,在曹操的心里,是否有借刀杀人的意思呢?是谁制造了祢衡之死?

*易中天先生刚才讲到,孔融认为祢衡是旷世奇才,把他推荐给曹操。不想祢衡恃才傲物,辱骂曹操,曹操把他送给了刘表。祢衡依旧我行我素,辱骂刘表,刘表不堪受辱,又把祢衡送给黄祖。祢衡变本加厉,愈发张狂,后被黄祖所杀。祢衡之死,给后世留下了很多话柄,曹操也为此担负了“害贤”的恶名。那么到底是谁制造了祢衡之死?祢衡的死,冤不冤呢?

祢衡的死,博得了后世很多的同情,很多人同情祢衡。为什么同情他呢?三个理由:第一,祢衡有敖骨;第二,祢衡骂曹操;第三,祢衡死得冤,因此,同情他。这其实是一种似是而非的看法,我们就来分析一下这三条。

第一条,祢衡有敖骨吗?好像有,因为他骂当局啊,到曹操那儿他骂曹操,到刘表那儿他骂刘表,到黄祖那儿骂黄祖,谁是一号领导人他就骂谁,这在很多人看来就是铮铮敖骨啊,你说有几个敢骂的?骂大老板的有几个啊?不敢吧,他敢,有敖骨吧?但是问题不能这么看。祢衡骂当局不假,但是我们要问三个问题:第一,这个当局该骂不该骂?不该骂你为什么要骂呢?第二,祢衡为什么骂?第三,祢衡是不是从来就骂、一贯就骂的?那么一问,得出的结论是:不是。祢衡这个人其实是很想从政,很想做官的,不是某些人说的多么多么清高,他一点都不清高。他觉得他是一个一等一的人才,他可以治国平天下,祢衡迫不及待地就跳出来,要去求得一官半职,跑到哪儿去呢?跑到了许县,也就是曹操刚把天子迎奉到许县的时候,祢衡就找上去了。“阴怀一刺”,刺是什么?刺就是名片,悄悄的怀里揣着张名片,准备递给那些他认为可以选择的老板。但是这个家伙目空一切,他谁都看不上,在许都转了一圈以后,他发现没有可以投靠的人。没有投靠的人,那么你如果是一位真正清高的人,你回去嘛,你也可以躬耕于南阳嘛。他不,他怎么办呢?他骂人,他开始骂人。这叫敖骨吗?这叫狂悖。所以,这样一个人他是不受欢迎的。我们现在也弄不清楚,他是因为到处碰壁而破口大骂呢,还是因为到处骂人才到处碰壁。我看是恶性循环,一方面他谁都看不起才到处碰壁,碰了壁以后他更看不起别人,他要骂人,他骂人人家更不喜欢他,他更碰壁。史书上的说法是“人皆憎之”,当时所有的人都讨厌他。

他也讨厌大家,他也不想搞好群众关系,他压根就没想过要把关系搞好一点。他不是被曹操赶出去吗,到荆州与依刘表吗?那么,当时京都这些文人、名士们就到京郊去送他。送他的时候大家就约好,说祢衡这个家伙一贯到处骂人,十分可恨,待会儿他来了以后我们都不起来,给他点颜色看看。于是祢衡来了以后,这些送行的人有的躺在地上,有的坐在地上,都不理他。然后祢衡就放声大哭,这些人就奇怪说你哭什么啊?他说,唉,躺着的是尸体,坐着的是坟墓,我祢衡来到尸体和坟墓之间能不放声大哭吗?你说这种人啊,实在不是曹操、刘表、黄祖不喜欢他,是大家都不喜欢他。他对抗的也不是当局,不是曹操、刘表、黄祖,他对抗的是整个社会,这叫做自绝于人民啊。所以第一条,有敖骨这个不能成立。

第二个,曹操该不该骂?可以肯定地说,曹操有该骂的地方,有该骂的部分,曹操是有功、有过,或者说有功劳、有罪,他的罪过那一方面是可以骂的。但是,不等于祢衡骂了曹操就是英雄,要看他骂曹操什么。现在我们不知道他骂的是什么,因为他骂的这个话原文没有记载,《三国演义》那是靠不住的。有人说,祢衡骂曹操是因为曹操篡汉,这是不能成立的,因为他骂曹操是在建安元年,建安元年的时候曹操可不篡汉;而且,即便曹操是篡汉的,荀彧不篡汉啊,你为什么骂荀彧呢?对不对?有人说,他骂曹操是因为曹操暴力,曹操有很多暴行,那刘表没有暴行啊,你为什么要骂刘表呢?何况曹操对你祢衡至少是够意思的了,听说你要来见,自己马上就在家里坐着等,礼贤下士如此,怎么就该骂呢?所以第二个理由也不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