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一) 乘虚而入(第3/4页)

但是可惜啊,刘备的算盘珠子不是由刘璋来拨动的,刘璋有刘璋的算盘,刘备有刘备的算盘。刘璋至少有两个没有想到,就是第一个没想到刘备不听指挥,第二个没想到劝他迎接刘备的两个人,张松和法正并不是他的忠臣,反倒是两个出卖他的人。

* 张松和法正为什么要投降刘备、出卖刘璋呢?原来张松看中的是刘备叫板曹操的勇气,因为在公元208年赤壁之战的时候,张松曾经受刘璋之命出使曹营希望表示友好,但张松却遭到了曹操的羞辱,张松从此恨曹操入骨,他投降刘备就是因为刘备的立场是反对曹操。而法正投降刘备则是因为他在刘璋手下得不到重用,心中郁郁寡欢,希望有发挥自己能力的舞台。

法正和张松又是好朋友,两个人私下里一嘀咕:对,你看我们这个主人,刘璋又是个不中用的,刘备又是个英雄,我们干脆把益州卖给刘备吧!所以刘璋派法正将兵四千去迎刘备,这不但是引狼入室,而且是送货上门。那么法正一见到刘备当然先办公事,传达刘璋的意思,然后坐下来就开始讲:刘豫州还是趁机把这个蜀郡拿下吧!这时候法正对刘备说,他说:你看,将军你是一大英雄,我们那个呢,又是个不中用的,何况里面还有张松可以做内应,拿下蜀郡易如反掌啊。刘备没有接受,犹豫。这个时候庞统也来说相同的话,庞统也向刘备提出来趁机把蜀郡拿下的这样一个建议。因为庞统是自己人嘛,法正毕竟是人家的人,那么刘备就跟庞统说:哎呀,这个事情不好办啊。他说你知道的,现在天下和我视同水火的就是曹操,曹操是我的头号敌人。所以我做事,每件事情都是和曹操相反的,处处和曹操相反,曹操急切,我就宽和;曹操残暴,我就仁慈;曹操奸诈,我就忠厚,“每与操反,事乃可成耳。”我要处处和他相反,我的事情才做得成。但现在人家刘璋又是我们刘家的人,他请我去帮他看家护院,我趁机把他干掉了,这个事儿,不可以吧。

那么我们分析刘备的这一段话,有的历史学家说刘备这个话是叫做言不由衷,其实在我看来叫做半真半假,他确实是有这个顾虑,但是他也确实是很想趁这个机会把蜀郡拿下来。因为根据诸葛亮的《隆中对》做的规划,这个益州是必须拿下来的,而且刘备现在处境并不好,表面上他得到了荆州的江南四郡,但是他夹在曹操和孙权之间日子并不好过,他必须向西发展,必须利用这个机会。所以这段话在《资治通鉴》里面,司马光改了字,就把刘备的最后的结论改成了两个字:“奈何”,怎么办?这是很准确的。那么庞统说:不要紧不要紧,这有什么关系呢?第一,这个世界上的事情不能死心眼,要看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你不能一条道儿走到黑,刘璋他反正是守不住这地方的,守不住的那个地方我们把他拿过来那是天经地义的;再说了,我们把蜀郡拿下来以后封他一个大官,厚待他嘛,那也不算背信弃义,那也不算失信于民嘛,有什么关系呢;再说我们要是不去拿下蜀郡,那就便宜别人了。

这个话呢,其实是混帐逻辑,等于说什么?人家有一栋楼是人家的,人家请我去做客,我做了客以后说我把这栋楼拿下,拿下来以后说我分他一间大房子,就对得起他了?没道理的事情。但是现在这个时候,它不是个讲道理的时代,而且法正、庞统的这个话也有道理,就是你不拿别人拿。那么好,刘备接受了这个建议,在建安十六年的十二月命令诸葛亮、关羽、张飞守荆州,赵云做后备,自己和庞统带兵入蜀。事先因为刘璋一路打了招呼了,所以入境如归,就像回家一样得就进去了。进去了以后,刘璋还从成都赶到涪城,就是现在的绵阳,和刘备相见,给了刘备很多军队,也给了他很多钱财,还给了他很多军需物资。刘备的力量很强大了,他就请刘备去打张鲁。

* 刘璋有自己的小算盘,所以他不顾别人的反对,坚持派兵迎接刘备入蜀,他希望刘备能按照他设想的那样去打张鲁,同时还能利用刘备和他都是刘氏宗亲的关系来震慑想造反的部下。但问题是,刘备会听他的吗?刘备入蜀,真的会去打张鲁吗?

* 因为有外患还有内忧,刘璋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他请来同为刘氏宗亲的刘备,希望借助刘备的力量帮他抵御外患,同时震慑内部想造反的势力。那么,刘备会听他的吗?刘备入蜀,真的会去打张鲁吗?

那么刘备他去了吗?没有。这就要讲到刘备终于得到益州的第三个原因,就是刘备厉害。当时刘璋和刘备在涪城相会的时候,庞统、张松和法正就跟刘备说:刘璋跟将军要有一次宴会,将军就在宴会上干了他!刘备说那不行,他说我们刚来,还没有得到人心,这个不合适。所以刘备的做法是什么呢?从涪城出发,走到葭萌,葭萌在什么地方呢?就是在涪城和张鲁的阳平之间,在那个地方他就停下来了,不走了,干什么呢?广树恩德,收买人心,等待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