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二:《解读于丹》(第2/6页)

主持人:真会有这样的时候吗?

于丹:会有这样的时候。

主持人:比如说?

于丹:比如说,在讲完这个以后,收到了很多来信,有一些信我觉得很惊讶。我连续收到一个监狱里的孩子给我的来信,他是一个大学生,他没有跟我讲他进监狱的具体原因,但是他一个星期给我写一封信,他是在监狱里面看的《论语》。他说,我在进来这么长时间里面,我不知道我还能激动,他说我就是因为看了这个节目,我重新又感觉到我被激动起来了。而且他说,我还是看见了希望。本来随着越来越临近我要出去了,我一方面是期待,一方面是忐忑,但是现在我知道,我出去以后我可以有寄托,我可以有希望了。然后他里面讲了很多我讲过的那些话。就这些东西,我觉得就是这样一个年轻的孩子,他跟《论语》之间一直都不远,他其实一直在期待着。而且我现在收到的信里面,从十几岁的孩子,到84岁的老人,那84岁的老人让我非常感动,就是毕恭毕敬地,写的那个信就是整齐极了。其实我收到的这些信,我都认为观众的那些个尊敬就是对于古典的尊敬,是对于中国文化血脉的一份尊敬,其实我自己是担当不起的。

主持人:我们都说孔子是万世师表,但是于丹的《论语》当中,孔子是一个人,有七情六欲,有亲切,能让我们怦然心动的一个人。于丹自己又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呢?我们特别访问了于丹的一些学生,一起来看看他们对于丹的评价。

学生一:于老师她本身是一个特别快乐的人,她可以生产快乐、制造快乐,同时还能带给我们快乐。

学生二:于老师她在传道授业解惑方面,真是给我们解了很多人生之惑。

学生三:最经典的是她给我们发短信,她的短信每一条都是你看它都有很多寓意。

学生四:比如我们女孩子经常会遇到一些感情上的问题,于老师就会用她自己的一些细腻的东西去体会你,然后用她的耐心去教导你,并且用她丰富的经验去指导你。

学生五:她其实在生活中,她特别愿意挑战各种特别新鲜的事情,而且愿意去尝试一些别人不敢尝试的东西,可能没什么人爬树了,她总是就直接爬到树梢上去了。

学生一:她有一次跟我们做心理测试,当时是测了好多人,就说假如你失业了,有三种选项,第一个你去做蜘蛛人,就是吊在上面刷玻璃漆的那个“蜘蛛人”,第二个你去做捡垃圾的,第三就是做刷碗的。当时我们好多人都选刷碗,觉得这刷碗风吹不着、雨淋不着,多好啊。然后于老师当时不假思索地说,我要做蜘蛛人,说做刷碗多没意思啊,成天干同样的工作,蜘蛛人好玩。

学生六:她特别爱玩儿,特别会玩儿。玩的时候,我们累得都不行了,她就鼓动我们,比如照相吧,她要给我们设计一些pose(姿势),她来设计然后我们拍。

学生二:刚才说到摆pose,我觉得真是,于老师应该是在我们这群年轻人里面是最会摆pose的,她的经典笑容真是让我们无法不折服。

学生五:于老师是一个正经八百的球迷,并且是一个德国队的球迷。

学生六:我记忆特别深的是我上本科的时候,有一次我们在下课之后买了一包果冻,当时就是大家为了课间休息充饥。然后这时候就见于老师一个箭步冲下讲台,然后朝我们抢果冻吃。

主持人:有其师必有其徒啊,大妈看了刚才都乐了,说真抢果冻啊?

于丹:她也抢我东西,我那个办公室里边有好几只猴儿,都是不同的研究生送给我的,我们俩因为抢猴差点打起来,她非要抱走,我就是舍不得给她。最后妥协的方案是让我老公开车拉着她,最后去买了同样的猴。我的猴我还是留下了。

主持人:还有那个照片,她没说完,看你在一个树上趴着,真爬上去了?

于丹:嗯,那个爬树,因为我们一块出去玩儿,然后我看见树、城墙啊什么,都想鼓动他们爬。后来就爬到一半的时候,人家管理员就来了,说,你们老师呢?他们树底下那些人就不敢说老师在树上呢。

主持人:您在上面?

于丹:然后呢,我当时也不敢说。他们就在树底下,长得比较严肃的孩子里边找老师,反正找着谁就把谁给训一顿,我们那儿有比较老成持重的孩子就替我受过了。

主持人:你就趴在那个树枝上一声不吭是吧?

于丹:对。

主持人:人家孔子说了,长幼有序,为师者要有为师之尊严跟仪表。

于丹:对啊。

主持人:你这老师当得可跟他可不太一样。

于丹:其实我觉得我跟他们的关系是亦师亦友,为师的时候顶多是在课堂上,但是为友的时候更多,就是我们一起爬树的时候。所以我是觉得,每个人之间那种关系,都会有很多面在对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