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古典名著(第2/2页)

施耐庵在《水浒传》中塑造了一批啸聚江湖、仗义行侠的绿林好汉的独特性格和各人被逼上梁山的成长道路。108个英雄好汉,每人有每人的语言,通过这些语言,人物的迥异性格被刻画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李逵的心粗胆大、率直忠诚,鲁达的粗中有细、仗义刚正,武松的勇武利落、心思精细,林冲的忍让,宋江的谦恭,吴用的足智多谋,通过他们的语言,无不让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全书大故事套小故事,长篇中蕴涵短篇,至今仍然影响着众多文艺作品。小说语言生动活泼,高潮迭起,可读性极强,是中国长篇侠义小说的鼻祖,明清侠义小说,以及当代武侠小说,都可以看到《水浒传》的影响。

除了对文学的影响,《水浒传》的故事和人物涉入了许多艺术领域,500年来,各门类艺术家永远怀着狂热的心境对《水浒传》进行着一次次再创造,曲艺、戏剧、电影、电视、绘画、雕塑已成为我们文化生活中巨大的内容。

《三国演义》

作者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名本,字贯中,杭州人,祖籍太原。《三国演义》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也称《三国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小说,也是我国最有代表性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三国演义》以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相互斗争为主要题材,将三国历史、杂记、趣闻轶事、野史小说和民间传说等丰富资料,经融合裁剪、重新创造,撰成了规模宏大、充满谋略和智慧的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这本奇书七分真实,三分虚构,生动地再现了从东汉灵帝中平元年直至晋武帝太康元年吴亡为止近一个世纪(184-280年)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作品构思之雄伟、活动场面之广阔、人物形象之鲜明、艺术水准之高,在世界古典小说中均无以伦比。

几百年来,它差不多被我们整个民族一代又一代地不停流传、阅读,可以说《三国演义》已经深深地扎根于我们民族生活的每个角落。桃园结义、凤仪亭、煮酒论英雄、三顾茅庐、舌战群儒、草船借箭、七擒孟获等精彩故事,脍炙人口,令人爱不释手。《三国》可以治国,可以明世,可以修身,可以知兵法,可以知仁义,可以经商,可以体道,可以学诗作赋,可以善辩,可以明历史之潮流……一部《三国》,可谓囊括万千,精义深奥。

(卢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