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丝线端午抛,帅哥你往哪里逃——端午节(第3/4页)

在这种到处都是镇邪禳物的环境下,那些妖魔鬼怪似乎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施展法力大概比平时更困难,于是正气凛然的捉妖使者纷纷出马,比如您一行这四五个青年郎君。

您几位呢,说好听点儿,都是体格健壮、胆大艺高的贵人,说难听点儿,就是没事找事闲得蛋疼的京城恶少。相约打马到了王九家门口,门阍通报进去,在等候主人的时间里,您仔细地侦查了一番周围环境,不由得胸口一窒。

只见王家的乌头大门上,依样葫芦地悬着一大束胡蒜和编结成人形的艾草,菖蒲的叶片修成剑形,倒插门边,更有那长长的五色丝线缠绕成缕,随风飘荡—正经人家的端阳避邪物应有尽有,一件不少,看来王家娘子根本不怕这些啊,定是个法力高强的千年妖狐,十分不好对付。

正想着,主人宋州刺史王某迎出来了,满面春风地热情寒暄,一个个让进正堂去坐定。

家下显然本来也准备了不少端午节宴的酒水吃食,奴婢们铺席设案,将些粽子角黍、蒲酒酥饧类搬上来,宾主开怀畅饮、欢谑说笑。堂上又设了近年来京中最流行,据说是从宫里传出来的“射粉团”戏:剥开几个用艾灰汁浸泡过的黄米角黍,切成小块粉团,放置在大漆盘当中,让客人们用特制的纤小弓箭来射粉团,射中者得食。

粉团表面滑腻,切得又小,箭头一触即歪,能扎进去并不容易。有精于此道的贵公子一箭射中,满堂欢呼。射中者也面有得色,拿起箭支直接将箭上的粉团放进嘴里,咬下大嚼。

很热闹,很欢乐,不过,你们这一行可不是为了吃粽子而来的。

酒酣耳热,色心上头,最沉不住气的客人终于涎着脸向主人挑明道:“听闻七郎新纳的娘子知书懂礼,貌若天仙,可否请出来让愚弟等拜见阿嫂?”

王某倒也毫不意外,呵呵一笑,爽快地命奴婢入内:“去请娘子出来见客。”

等待整妆的时间里,宾主略谈些结缡经过,不过是王九进京路上夜宿古寺,巧遇美人,女子自言家资万贯、父母双亡、投亲不遇、暂栖寺庙,见郎君气宇轩昂,心生爱慕,自荐枕席愿为婢妾云云。正说得高兴,屏风后环佩叮当,两列婢女依次步出,中间簇拥着一位袅娜佳人,向满堂宾客盈盈拜了下去。

来客纷纷起身还礼,长揖回应“娘子万福”。王某也站了起来,一一介绍过来客身份,示意女子坐在自己身边,又请客人们重新归座。两下里打量,女子风姿端丽、衣饰贵重、举止高雅自若,与寻常贵妇人并无甚差别,只一双美目明若秋水,偶然间眼波一荡,勾人魂魄。

她并不是空手出来的,两列随行婢女手中都捧着朱漆盘,盘上堆了些锦囊、香合、花草、人胜[141],一份份赠与来客。这“狐仙”也向客人们逐一敛容致敬,到您面前,一名身穿红裙的婢女奉上一盘赠仪,她的女主人说:“新妇上万郎续命。”

您吓了一跳,以为“续命”就是“纳命来”的意思,再一看别人都神色如常,女主人温颜微笑,不太像要出手取您性命的样子。红裙婢女放下漆盘,拿起盘中那一束由红、绿、蓝、黄、白五色丝线结成的绳缕,亲手为您缠在臂上,嫣然一笑,明眸流转,香风袭人,行云流水般轻盈退下。

咳咳,那啥,口水擦擦,这里跟您讲讲“续命”是咋回事。婢女给您系上的这五色丝线,又叫“朱索”“长寿缕”“续命缕”等等,是唐代最常见端午节厌胜佩饰,一般要挂在门上、悬在床上、缠在臂上,说是可以防止被恶鬼捉走或被兵刃所伤。后来词义扩大,凡在端午节送人的礼物,都统称“续命”,“新妇上万郎续命”的意思就是“我这个做了人家媳妇的给您送上这些礼物祝您长命百岁”。喂喂,客人,您在听吗?

“狐仙”带出来送赠仪的这些婢女,原来也是她所豢养的家妓,把续命礼送完后,振衣整队,丝竹声起,一列一列地翩翩起舞。您的眼睛一直盯着刚才给您系续命缕的那个红裙女,她在回腰旋身之际,也向您这个大帅哥频送秋波,您二位的眼神吱啦啦在空中激出上百万伏的电弧。

红裙女头梳双鬟,弯眉颦黛,朱唇点靥,低胸上襦袒露出大片雪白肌肤,轻纱阔袖随着舞姿飘荡来去,柔媚婉娈,迷离似醉,您自穿越以来从未见过如此动人的美女,不由得三魂七魄统统飞上天际,眼睛里除了这一抹曼妙身姿,世间万物皆归尘土了。

手抚着臂上的五彩丝线,管她是狐狸精还是蛇精还是蜘蛛精啊,哥就是迷上这妞儿了行不行啊!今儿不让哥把她带走,哥就死活不出这大门了,你怎么地吧王九!给个痛快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