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太,请您出示剃度许可证和尼姑职业资格证书【佛教】(第3/5页)

“剃度”会在“传戒”前进行,本身也是一种严肃的仪式活动。寺里会在佛堂或者其他合适地点准备剃刀、水盆等工具,还有一位德高望重的出家人专门主持仪式,他被称为“戒师”,另外庙里的其他僧尼也会来参加仪式。

仪式开始时,大家一起面北而立,戒师先祝颂:

“皇帝万岁臣统千秋,天下太平法轮常转。伽蓝土地增益威光,护法护人无诸难事。十方施主福慧庄严,合道场人身心安乐。师长父母道业趋隆,剃头沙弥修行无障。三途八难咸脱苦轮,九有四生俱等觉岸。”

然后众人一起念佛号,你们这些新出家人一起向戒师唱念:

“大德一心念:我某甲(这时候您要说的是‘我阿穿’,别人也各说自己的名字)今请大德为剃头受戒阿阇梨。愿大德为我作剃头受戒阿阇梨。我依大德故,得剃头受戒,慈愍故。”

“大德”的意思是“有名望的高僧”,“阿阇梨”是梵文音译,意思也差不多,“高僧”“导师”之意。上面这段唱念是自愿请求戒师为你们剃发,如果是男出家人,也要顺便剃胡须。戒师接受了请求,先要敲击着一种像长柄金属木鱼似的乐器“引磬”,带领你们走出佛堂外,向北三拜,辞谢君主,再三拜,辞谢父母,以示你们从此与尘世断绝关系了。

回到佛堂里,你们要当众换上僧衣,向戒师合掌跪拜。戒师则手持净瓶,就是观音菩萨拿的那种,以手指蘸香汤,往每个受戒者头顶滴三滴,让你们“心底清凉、烦恼不侵、除去俗人气味”。然后挨个给你们削发,先把你们头顶中心的少许头发挽成一个小髻,用刀从下往上剃,剃到只剩顶心那个小髻时停手,再把净瓶拿起来,口念偈语,众僧应和。

念三遍,和三遍偈语,戒师对你说:“我已为你削除头发,唯有顶髻犹存,你可最后慎重考虑再下决心。如不能忘身进道,忍苦修行,少发犹存,仍与俗侣相同,放你归家,尚不为晚。”

这是你的最后一次反悔机会了,如果还不想反悔,你就回答:“决志出家,后无悔退。”

这样戒师会把你带到你自己的师父(老尼姑)面前,合掌跪下,并把戒刀交给你师父。你师父拿着刀问:“最后一结谓之周罗,唯师一人乃能断之。我今为汝除去,汝今许否?”你回答:“可尔。”

你师父手起刀落,你头上最后一撮毛也被割光啦。你师父这时候会念诵“落发偈”,然后把袈裟披在你身上。你要叩头行礼才能接受,受完再还给师父,让师父再给你披一次······这样还三次披三次,你在师父的帮助下把袈裟穿好,跪拜礼佛,绕行三周,最后礼谢围观僧众、戒师和你师父。这个仪式结束。

您问这就完了吗,从此您就是一名清丽俊俏的小尼姑了?咦,谁说的,这只是“落发”仪式,让您当尼姑的“传戒”仪式还没开始呢。

晕倒……没事别烦心,很多时候,“落发”和“传戒”是连着举行的,因为别人也都觉得仪式拖太久又烦又累。落发可能是在佛堂里,而“传戒”呢,有条件的大寺院都会在露天空地上造一座“戒坛”,专门用来举行这种隆重的仪式。

戒坛一般要建三层,最下层长宽各二丈九尺八寸,高三尺;中层长宽各二丈三尺,高四尺五寸;上层长宽七尺,高二寸;建筑四围上下还雕饰有狮子、神王等图纹。佛教里的传戒仪式五花八门有很多种,针对的对象和仪式效果也不同,我们只拣主要的说吧。

像您这样声称自己打算剃头出家住进寺庙里、青灯礼佛过一生的受戒者,一般会经过两次传戒仪式,第一次初坛传戒叫“沙弥戒”,第二次二坛传戒叫“比丘戒”(具足戒)。

刚出家的新人,特别是二十岁以下的少男少女们,第一次受戒都是受“沙弥戒”,做尼姑的则称为“沙弥尼戒”,别称都是“十戒”。

这个传戒仪式,也同样有“戒师”,全寺僧尼众都要参加围观。戒师先开导你们受十戒的意义,然后迎请“十方三宝一切菩萨及护法龙神”,也叫“请圣”。在这些圣神的见证下,你们要先忏悔自己从前的罪过,如实回答戒师的种种问题,如“汝曾于六亲男女中行淫否”“汝曾于父有病时舍去不顾否”等,忏悔认罪完了,再唱念“皈依偈”,代表把俗世罪孽抛在身后了。

这时开始正式传戒,戒师要手持戒尺,以庄重沉缓的声调,向你们宣说沙弥尼的十戒戒相。

“善女子(男子),汝既舍邪归正,戒已周圆,若欲识相护持,应受十戒:尽形寿不杀生,汝今能持否?”

“尽形寿”是“直到这一世死前”的意思,戒师问一句“能持否”,你就得答一句“能持”或者“依教奉行”。下面还有九个问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