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六 历书第四(第2/5页)

到了汉孝文帝的时候,鲁地一个叫公孙臣的人按五德循环说向皇帝上书,他说:“按邹衍理论,汉得到的是土德而不是水德,所以应当更改历法的历元,制定新的历法,更换朝服的颜色。一定会有瑞应出现,那将是一条黄龙。”皇帝交丞相张苍研究这件事,学过律历的张苍认为不是土德,压了下去。后来有人说在成纪出现了黄龙,合了土德的瑞应,张苍不得已上书自请罢黜,他的论获水德瑞兆的著作也没有写成。另一个叫新垣平的说他已见到符应土德的瑞气,再次提出改历和更换服色的建议,受到皇上赏识,后来他自己作乱,孝文帝就再也不过问制历、改服色的事情了。

当今皇帝即位后,招聘方士唐都,负责观察天象预言吉凶的天部;招用来自巴郡的落下闳,负责运转浑天仪测天,推算日月星辰制历,得到太阳各月位置的度数及正月安排都与夏历类似的历法。于是就改元,更换官号,到泰山封禅。并诏告御史说:“过去司天官吏就说星辰度数还没有测定,曾广泛征求能测定星度的人,可惜结果和实际天象不符。听说以前黄帝制历和季节相合而能循环无穷,用实际天象检验历法,审定音律清浊,起用五官分头负责时节,建立节气度数和对应物候。不过这已经是很久远的事了。因典籍缺佚,乐理废弛,所用律历失传,我也深感遗憾,恐怕是不能搞清楚了。现在的历法经过周密的测量和运算,符应了土德胜水德的学说,顺理成章地得到采用夏正的历法,黄钟为宫声,林钟为徵声,太簇为商声,南吕为羽声,姑洗为角声,从此以后,节气又正确了,音律又清明了,各种名称都和实际相符,以甲子日和冬至相合为历元,则阴阳交替有规律;十一月甲子日又恰逢朔日而节气交冬至,正是改历换元的好时机,于是决定改元封七年为太初元年。年名‘焉逢摄提格’,月名‘毕聚’,日期为甲子,夜半时是朔日的开始,节气交冬至。”

历术甲子篇

太初元年,年名“焉逢摄提格”,月名“毕聚”,日期为甲子,夜半是朔日的开始,节气交冬至。

日在正北,冬至在子时

本年平年十二个月

按照朔法推算,无剩余日数,无剩余分数;

按照至法推算,无剩余日数,无剩余分数;

太初元年甲寅岁(焉逢摄提格)。

本年十二个月

朔法推出剩余五十四日,三百四十八分;

至法推得剩余五日,八分;

太初二年乙卯岁(端蒙单阏)。

本年闰年十三个月

朔法推得剩余四十八日,六百九十六分;

至法推得剩余十日,十六分;

太初三年丙辰岁(游兆执徐)。

本年十二个月

朔法推得剩余十二日,六百零三分;

至法推出剩余十五日,二十四分;

太初四年丁巳岁(强梧大荒落)。

本年十二个月

朔法推得剩日七日,剩分十一分;

至法推得剩日二十一日,剩分为零;

天汉元年戊午岁(徒维敦牂)。

本年闰年十三个月

朔法推得剩日一日,剩分三百五十九分;

至法推得剩日二十六日,剩分八分;

天汉二年己未岁(祝犁协洽)。

本年十二个月

朔法推得剩日二十五日,剩分二百六十六分;

至法推得剩日三十一日,剩分十六分;

天汉三年庚申岁(商横縩滩)。

本年十二个月

朔法推得剩日十九日,剩分六百一十四分;

至法推得剩日三十六日,剩分二十四分;

天汉四年辛酉岁(昭阳作鄂)。

本年闰年十三个月

朔法推得剩日十四日,剩分二十二分;

至法推得剩日四十二日,剩分为零分;

太始元年壬戌岁(横艾淹茂)。

本年十二个月

朔法推得剩日三十七日,剩分八百六十九分;

至法推得剩日四十七日,剩分八分;

太始二年癸亥岁(尚章大渊献)。

本年闰年十三个月

朔法推得剩日三十二日,剩分二百七十七分;

至法推得剩日五十二日,剩分十六分;

太始三年甲子岁(焉逢困敦)。

本年十二个月

朔法推得剩日五十六日,剩分一百八十四分;

至法推得剩日五十七日,剩分二十四分;

太始四年乙丑岁(端蒙赤奋若)。

本年十二个月

朔法推得剩日五十日,剩分五百三十二分;

至法推得剩日三日,剩分为零分;

征和元年丙寅岁(游兆摄提格)。

本年闰年十三个月

朔法推得剩日五十日,剩分八百八十分;

至法推得剩日八日,剩分八分;

征和二年丁卯岁(强梧单阏)。

本年十二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