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八 封禅书第六(第3/13页)

这个时候苌弘用方术事奉周灵王,诸侯国国君没有谁来朝拜周王,周家朝廷的力量弱小,苌弘就运用有关于鬼神的手段,设立用箭射《狸首》这个目标的诅咒活动。《狸首》这篇逸诗的内容,是记述了诸侯们当中不来朝拜的人,依着对事物怪异的诅咒想把诸侯们招来。诸侯们不听从,晋国人反而捉拿杀死了苌弘。周代人讲方术怪异是从苌弘开始的。

这以后一百多年,秦灵公在吴阳建造了上畤,祭祀黄帝;建造了下畤,祭祀炎帝。

以后的第四十八年,周朝太史名儋的见到秦献公的时候说:“秦当初是和周家结合,结合以后又分离,经过五百年当会重新结合,结合以后十七年称为霸王的人就要出现了。”栎阳地方像下雨一样下了金子,秦献公自己认为得到了五行中金的祥瑞,所以在栎阳建造了畦畤来祭祀白帝。

这以后的一百二十年秦国灭亡了周家,周家的九鼎转移给了秦国。有人说宋的右陵太丘社中的社主沦陷在地下,有一只鼎沉没在彭城城下的泗水河中。

这以后的一百一十五年秦国兼并了天下。

秦始皇已经兼并天下而称帝,有人说:“黄帝得到土德,黄色的龙特大蚯蚓显现。夏代得到木德,青色的龙栖息在郊野,草木宣畅繁茂。殷代得到金德,白银从山地溢出。周代得到火德,有形状像赤鸟一样的天火下降这种符瑞。现在秦改变了周家的天命,正是属于水德的时候。从前秦文公外出狩猎,捕获一条黑龙,这就是水德的祥瑞。”于是秦朝把黄河改名叫“德水”,规定冬季十月作为岁首,崇尚黑的颜色,度制规定用六作为一些单位的名称,音律崇尚大吕,国家政事统统崇尚法治。

登上帝位的第三年,往东去巡察郡县,在驺峄山祭祀,称颂秦国的功业。于是从原先的齐国、鲁国地区,征集了信奉孔子学说的儒生和通晓古今的博士七十个人跟从着他,到达了泰山脚下,这些儒生中有人议论说:“古时候举行封禅活动使用的是用蒲草裹着车轮的车子,厌恶硬车轮会伤害山上的土石草木;扫干净地面就可以举行祭祀,只用枯草和农作物茎秆就可以做垫席,这样做是说容易遵循。”秦始皇听到这些议论各自背离不相协调,很难施行采用,从此就贬黜儒生。就决定修筑车行大道,从泰山的南面一直往上修到山顶,竖立石碑刻字歌颂秦始皇帝的德行,表明他是能够举行封礼的。从泰山北面下来,在梁父山举行禅礼。举行封禅的礼仪是大略采取太祝官在雍邑祭祀上帝时候所用过的一套形式,都封藏隐秘了起来,社会上不能够加以记载。

始皇帝上泰山的时候,在山坡中途遇到了暴风雨,就休止在一棵大树下面。各位儒生已经被贬黜,就不能参加在泰山顶祭天的典礼,听到始皇帝遇到了风雨,就讥刺他。

于是始皇帝就继续往东在海面上游览,举行典礼祭祠名山大川和八神,寻求像羡门一类的仙人。八神名目自古以来就有的,有人说是太公望以来形成的。齐国称作齐的原由,就是因为它和天的中央等齐。对它的祭祀已经断绝,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八神的名称:第一位叫天主,在天齐祭祀它。天齐有五眼泉水一并流出,处在临菑城南郊山脚下的就是。第二位叫地主,在泰山地区的梁父山祭祀它。大约上天喜好阴,祭祀它一定要在高山的下面,小山的上头,取个名字叫做“畤”;下地贵重阳,祭祀它一定要在水泽当中的圆形丘陵上。第三位叫兵主,在蚩尤山祭祀它。蚩尤山在东平郡的陆监乡,是齐国的西部境地。第四位叫阴主,在参山祭祀它。第五位叫阳主,在之罘山祭祀它。第六位叫月主,在莱山祭祀它。参山、之罘山、莱山都在齐国北部,靠近渤海。第七位叫日主,在成山祭祀它。成山陡峭进入了大海,处在齐国的最东北角,因而是最先迎接日出的地方。第八位叫四时主,在琅邪山祭祀它。琅邪山在齐国的东方,大约在时间上是显示一年开始的地方。八神都分别用一套盛在器皿中的牛、羊、猪来祭祀,但是各个祠庙中主持祭礼的人对祭品有些增减,祭祀用的玉和帛就各自混杂不同了。

从齐国威王、宣王的时候起,驺衍这一类人论述著作金、木、水、火、土五德终始运行的学说,等到秦国称帝就有齐国人奏上这种学说,所以始皇帝就采用了。而宋毋忌、正伯侨、充尚、羡门高最终都是些燕国人,羡慕并且仿效古人的神仙之道,主张人老死精神可以解脱形体变化成神仙,所说的是依仗于鬼神的一些情事。驺衍用阴阳交替可以主宰王朝命运的学说在诸侯各国显名,燕国、齐国一带近海地区的方术之士传授他的主张不能求得通达,可是这样一来怪态迂腐阿谀奉迎苟且偷合的人们从此就兴盛起来,数也是数不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