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二 郑世家第十二(第3/5页)

三十七年春天,晋公子重耳返回晋国,即君位,这就是晋文公。秋天,郑国入侵滑国,滑国降服。不久,滑国反抗郑国,归附卫国,于是郑国讨伐滑国。周襄王派使臣伯服替滑国求情。郑文公怨恨周惠王,因为当初惠王流亡在栎邑,是文公的父亲厉公送他回国复位的,而惠王复位后没有赏赐厉公爵位和俸禄,又怨恨周襄王帮助卫国和滑国,所以不理睬周襄王的请求,反而囚禁了他的使臣伯服。周襄王发怒,联合翟人攻打郑国,没有打胜。冬天,翟人又攻打周襄王,周襄王逃到郑国,郑文公把周襄王安置在鄗邑居住。三十八年,晋文公把周襄王迎回成周。

四十一年,郑国帮助楚国攻打晋国。自从晋文公路过郑国,郑文公不以礼相待,所以郑国背叛晋国帮助楚国。四十三年,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讨伐郑国帮助楚国攻打晋国,以及晋文公路过时不以礼相待的罪行。

当初,郑文公有三位夫人,五个宠爱的公子,都因为有罪早死。文公发怒,就把所有的公子都赶跑了。公子兰逃到晋国,随从晋文公围攻郑国。当时公子兰侍奉晋文公非常谨慎,晋文公很喜爱他,于是公子兰在晋国暗中活动,寻求回郑国当太子。晋国想抓住叔詹杀了。郑文公很害怕,但不敢对叔詹说。叔詹听说后,对郑文公说:“我以前劝你,你不听我的话,晋国终于成了祸患。然而晋国所以围攻郑国,是为了我。我死了能赦免郑国,是我的心愿啊。”于是叔詹自杀了。郑国人把叔詹的尸体送给晋国。晋文公说:“一定要见郑君一面,羞辱他以后才撤军。”郑国人对此忧心忡忡,就派人暗中对秦国说:“打夸郑国,增强晋国的力量,不符合秦国的利益。”秦国的军队就撤走了。晋文公想送公子兰回国当太子,把想法告诉郑国。郑国的大夫石癸说:“我听说篯姓女子是后稷的元妃,她的后代应当有兴起的人。公子兰的母亲,就是篯姓的后代。况且夫人的儿子已经死尽,剩下的庶子都不如公子兰贤能。现在郑都被晋军团团包围,晋国提出请公子兰回国当太子,还有比这更宽容的条件吗?”于是答应了晋国的要求,和晋国签订盟约,终于立公子兰为太子,晋军就撤离了。

四十五年,郑文公去世时,子兰继位,这就是郑缪公。

郑缪公元年春天,秦缪公派遣三位将军率军想袭击郑国,行至滑,遇上郑国的商人弦高,弦高诈称奉郑君的命令,献十二头牛犒劳秦军,所以秦军没有到郑国便回转,晋军在崤山打败秦军。当初,即去年郑文公去世,郑国的司城缯贺把郑国的内情出卖给秦国,所以秦军来攻打郑国。

三年,郑国派兵随晋国讨伐秦国,在汪邑打败秦军。

去年,楚国太子商臣杀死他父亲成王夺取王位。二十一年,楚国让郑国讨伐宋国,宋国华元抵抗郑军。华元杀羊犒劳士兵,没有给替他赶车的羊斟,羊斟发怒,赶车直奔郑营,郑军俘虏了华元。宋国赎买华元,赎金还没有交完华元也逃回来了。晋国派赵穿率军讨伐郑国。

二十二年,郑缪公去世,儿子夷继位,这就是灵公。

郑灵公元年春天,楚国送鼋鱼给灵公。子家、子公将朝见灵公,子公的食指突然颤动一下,对子家说:“往日食指一颤动,必定有异味品尝。”等到进入宫殿,看见灵公正吃鼋羹,子公笑着说:“果然如此!”灵公问他为什么发笑,子公原原本本地告诉给灵公。灵公召子公过来,却惟独不给他鼋羹。子公发怒,用手指沾了一下鼋羹,尝了尝就退出宫。灵公很生气,想杀子公。子公和子家密谋先下手。夏天,他们杀了灵公。郑国人想拥立灵公的弟弟去疾,去疾推让说:“必须拥立贤能的人即位,那么我不够贤明;必须按长幼顺序即位,那么公子坚比我年龄大。”公子坚,是灵公的庶弟,去疾的哥哥。于是拥立公子坚即位,这就是襄公。

襄公即位后,准备把缪氏全部驱逐。缪氏,就是杀害灵公的子公的家族。去疾说:“一定要驱逐缪氏家族,我将离开郑国了。”襄公这才停止,把他们都任命为大夫。

襄公元年,楚国怨恨郑国接受宋国的贿赂释放华元,出兵讨伐郑国。郑国背离楚国,和晋国亲善。五年,楚国再次攻打郑国,晋国出兵援救郑国。六年,子家去世,郑国人又驱逐了他的家族,因为他杀死灵公。

七年,郑国和晋国在鄢陵结盟。

八年,楚庄王因为郑国和晋国结盟,发兵讨伐郑国,包围郑国的都城达三个月,郑国献出都城向楚国投降。楚庄王从皇门入城,郑襄公赤露上身,牵着羊迎接楚庄王,说:“我不能在边境的城邑迎候侍奉您,使得君王怀着恼怒来到我的国都,这是我的罪过。我怎敢不惟命是听呢!君王把我流放到江南,以及把郑国赏赐给诸侯,我也惟命是听。如若君王不忘记周厉王、宣王,郑桓公、武公,怜悯他们,不忍心灭绝他们建立的国家,赐给我一些贫瘠的土地,使我有机会改而侍奉君王,这是我的心愿,但这不是我所敢奢望的事。我大胆地向君王披露诚心,惟命是听。”楚庄王因而命令楚军后撤三十里,扎营安寨。楚国的群臣说:“从郢都到这里,士大夫们也疲劳很久了。现在打下郑国又舍弃它,这是为什么呀?”楚庄王说:“所以出兵讨伐,是讨伐它不服从我们。现在它已经服服帖帖,还有什么可求呢?”楚庄王终于撤兵南返。晋国听说楚国攻打郑国,发兵救援。但由于晋国犹豫不定,所以军队来迟了,等晋军到达黄河岸边时,楚军已经离去。晋国的将军有的想渡河追击,有的想班师回朝,但最终渡过了黄河。楚庄王听到消息,回身还击晋军。郑国反而帮助楚国,在黄河上大败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