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七 孔子世家第十七(第4/9页)

孔子到达陈国,住在司城贞子的家里。过了一年多,吴王夫差率军攻打陈国,夺取了三座城邑才撤军。赵鞅攻打朝歌。楚军围攻蔡国,蔡国迁都到靠近吴的地区。吴王在会稽打败了越王勾践。

一天,许多只隼落到陈国宫廷,死在那里,有眓木做的箭贯穿鸟身,箭头是石制的,箭长一尺八寸。陈盡公派使臣问孔子。孔子说:“隼是从遥远的地方飞来的,这箭是肃慎部族的箭。从前周武王灭商后,沟通了和九夷百蛮各少数民族的联系,让他们各自贡献地方特产,叫他们不要忘记自己的职责和义务。于是肃慎族贡献眓木杆石箭头的箭,长一尺八寸。周武王为了显示他臣服远方的功德,就把肃慎献的箭分给长女大姬,大姬嫁给了虞胡公,后来就把胡公分封在陈国。那时把珍宝玉器分赠给同姓诸侯,表示重视亲族;把远方的贡品分赠给异姓诸侯,使他们不忘服从王命。所以把肃慎献的箭分给了陈国。”陈盡公派人试着到收藏贡物的仓库查找,果然找到了这种箭。

孔子在陈国住了三年,正巧遇上晋、楚争霸,两国轮番讨伐陈国,至于吴国也侵犯陈国,陈国时常遭受侵袭。孔子说:“回去吧!回去吧!我家乡的弟子志向远大,只是行事疏阔一些,他们有进取心,没有忘记自己的初衷。”于是孔子离开陈国。

经过蒲地时,刚好遇上公叔氏凭据蒲地反叛,蒲人就扣留了孔子。弟子中有个叫公良孺的,自己带着五辆车随孔子周游各地。他身材高大,有才德,有勇力,对孔子说:“我从前随先生在匡地遇到危难,现在又在这里遇到危难,这是命里注定的吧?我和先生一再遭受灾难,宁愿搏斗而死。”拼搏十分激烈。蒲地人害怕,对孔子说:“如果你们不去卫国,我就放你们走。”孔子和蒲地人订立了盟约,他们放孔子从东门出去。孔子于是到了卫国。子贡说:“盟约可以违背吗?”孔子说:“受胁迫签订的盟约,神灵是不会认可的。”

卫灵公听说孔子来,非常高兴,亲自到郊外迎接。灵公问道:“蒲可以讨伐吗?”孔子回答说:“可以。”灵公说:“我的大夫们认为不可以。因为现在的蒲地,是防御晋、楚的屏障,用卫国的兵讨伐它,恐怕不可以吧。”孔子说:“蒲地的男子有誓死效忠卫国的决心,妇女有保卫这块西河土地的愿望。我所说要讨伐的,只不过是四五个叛乱的头目。”灵公说:“好。”然而却没有派兵讨伐蒲地的叛乱。

灵公年老,自己懒得处理政务,也不用孔子。孔子感慨地叹气说:“如果有人用我主持国政,一年就可以变样,三年就会大见成效。”孔子只好离去。

佛筭做中牟邑的长官。赵简子进攻范氏、中行氏,讨伐中牟。佛筭反叛赵简子,派人召请孔子。孔子想前往。子路说:“我听先生说过,‘亲身做坏事的人那里,君子是不去的’。现在佛筭自己占据中牟反叛,先生想前去,这是为什么呢?”孔子说:“是有这样的话。但我不是也说过坚硬的东西,是磨不薄的;不是也说过洁白的东西,是染不黑的。我难道是中看不中吃的瓠瓜吗?怎么只能挂着不给人吃呢?”

孔子敲击磬,有一个身背草筐的人从门前经过,说:“有心思啊,这个敲磬人!磬敲得丁丁当当直响,既然没人赏识自己,那就算了吧!”孔子向师襄子学弹琴,一连十天没学新曲子。师襄子说:“可以学习新曲了。”孔子说:“我已经熟习曲子了,但还没有掌握弹奏的要领。”过了些时候,师襄子说:“你已经掌握了弹奏的要领,可以换新曲子了。”孔子说:“我还没有领会到乐曲蕴藏的志向。”过了些时候,师襄子说:“你已经掌握了乐曲的志向,可以换新曲子了。”孔子说:“我还没有体察出曲作者是什么样的人。”过了些时候,孔子肃穆深思,随后又心旷神怡,显出视野宽广、志向高远的神态,说:“我体察出曲作者是什么样的人了,他的皮肤黝黑,身材高大,目光明亮而高瞻远瞩,好像统治四方诸侯的王,除了周文王谁能够如此呢!”师襄子离开座位向孔子拜了两拜,说:“我老师原先说过,这首曲子叫《文王操》。”

孔子既然不被卫君重用,打算西去会见赵简子。到达黄河岸边,听到窦鸣犊、舜华被杀的消息,面对黄河叹气说:“壮美的黄河水,浩浩荡荡盛大异常!我所以不能渡过黄河,也是命运吧!”子贡快步上前问:“冒昧地请问,这话是什么意思?”孔子说:“窦鸣犊、舜华,是晋国有才德的大夫。在赵简子还没有得志时,需要依靠这两个人然后才能掌握政权;等到他得志以后,竟然杀了他们才执掌政权。我听说过,剖腹取胎、杀害幼兽,麒麟就不会到郊外来;排干池水捉鱼,蛟龙就不肯调和阴阳、兴云致雨;倾覆鸟巢毁坏鸟卵,凤凰就不愿来这里飞翔。为什么呢?君子忌讳杀害他的同类。鸟兽对于不义的行为尚且知道躲避,更何况我孔丘呢!”于是便回到老家陬乡休养,创作了《陬操》琴曲以哀悼窦鸣犊、舜华两位贤大夫。而后又返回卫国,住在蘧伯玉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