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十六 张丞相列传第三十六(第4/4页)

黄霸丞相,是淮阴人。他凭读书做了官,官至颍川太守。治理颍川时,用礼义教育开导感化百姓。犯了死罪的人,晓之以理让他自杀。教化畅行各地,名声传闻当世。汉宣帝行文说:“颍川太守黄霸,用宣传法令治理百姓,因而路上遗物无人拾取,男女各行其道,监狱中没有重大的囚犯。赐给关内侯的爵位,黄金一百斤。”调任京兆尹,又升到丞相,还是用礼义治国。黄霸病死于丞相任上。儿子继承爵位,后来被封为列侯。黄丞相去世后,用御史大夫于定国接替相位。于丞相已经有《廷尉传》,附在《张廷尉传》中。于丞相离职后,御史大夫韦玄成接任。

韦玄成丞相,就是前韦贤丞相的儿子。他继承父爵,后来又失去了列侯爵位。这个人小时候就爱读书,精通《诗经》、《论语》。从一般吏员升到卫尉,调任太子太傅。御史大夫薛广德被免职后,他当了御史大夫。于丞相请求退休免去相位后,他做了丞相,就原来的食邑封为扶阳侯。几年以后,因病去世。汉元帝亲自参加丧礼,赏赐特别丰厚。儿子继承了爵位。韦玄成执政敷衍塞责,随世俗浮沉,因而被称为谄媚乖巧。看相的人就说他当继承父爵做列侯,可是后来失去了爵位,从一般官员做起,升到丞相。父子都做丞相,世人赞美他们,难道不是命运吗?看相的人竟预先知道。韦丞相去世后,御史大夫匡衡接任。

匡衡丞相,是东海人。他爱好读书,曾跟从博士学习《诗经》。家里贫穷,匡衡靠帮人做工来供给自己的吃喝。他的才智低下,多次考试都没考中,直到第九次才中了丙科。匡衡的经书因为没有达到标准,所以再精心研读。担任平原郡候补文学卒史。几年来,郡里的人不尊敬他。御史大夫征调他,以候补百石级这样的身份被推荐为郎官,担任候补博士,被任命为太子少傅,侍奉汉元帝。汉元帝爱《诗经》,提升匡衡为光禄勋,在宫殿中当教师,教授皇帝左右的人,皇帝也坐在他旁边听讲,非常赞赏他,因此一天天地尊贵起来。御史大夫郑弘犯罪免职,匡衡就担任了御史大夫。一年多后,韦丞相去世,匡衡接替做丞相,封为乐安侯。在十年之中,匡衡不出长安城门而升到丞相,难道不是遇到了好时机和命运吗!

太史公说:深思读书人从做一般官吏有办法达到封侯的,少得很。可是大多做到御史大夫就离职了。那些做了御史大夫而处在丞相候补位置的,他们心里是希望丞相死的。有的甚至暗地里加以毁谤伤害,想取代他。然而有的候补多年不能得到相位,而有的候补时间不长却能得到相位,直到封侯,真是命运啊!御史大夫郑弘留守候补多年不能得到相位,匡衡在位不到一年,韦丞相死了,就接替丞相的职位了,难道是能凭智谋巧计去得到的吗?常有圣明贤能的人才,而处境困窘不得志者多的是。

(以上段所写武帝后期与武帝之后的几个丞相连同“太史公说”,皆为后人所缀补,非史公的旧文。)